红筹架构指的是股东通过在境外设立离岸公司,将境内开展主营业务公司的资产(或股权)注入或转移至境外公司,从而实现境外控股公司海外上市融资目的的架构。设立红筹架构的目的一般为:SPV合并境内经营实体的业务和经营记录,继而由SPV实现境外融资、上市。实践中,红筹架构主要可分为股权控制类和协议控制类两类。
自90年代末,红筹架构开始使用;国务院于1997年6月20日发布21号文,俗称“红筹指引”,明确境外上市各主要方式均需报中国证监会审批和备案。2003年4月1日,证监会取消无异议函制度,中国企业境外上市进入一波新的高潮,直接刺激了红筹模式的广泛使用。直至2006年8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等6部委发布《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为止,红筹架构是跨境私募与海外上市的首选架构。
改制结束的这类公司就叫红筹架构公司(一般指还没有公开上市的公司)。简单讲就是主要业务、利润来源可能还是在国内,但是利润最终归属方变成了
外国公司,方便引进国外私募上市。
使用红筹架构的私募股权投资,先由国内公司的创始股东在英属维京群岛、
开曼群岛设立离岸公司(法律上称为“
特殊目的公司”),然后利用这家离岸公司通过各种方式控制境内权益,最后以该离岸公司为融资平台发售
优先股或者可转股贷款给基金进行私募融资,乃至最终实现该离岸公司的海外上市,也称为红筹上市。
在红筹架构下,根据控制境内权益的方式不同发展出不少变种,有股权/资产收购模式,也有协议控制模式,尤其以“协议控制”模式最为知名。“协议控制”,又称“
新浪模式”、“
搜狐模式”、“VIE”,在2006年以前主要应用于互联网公司的境外私募与境外上市。由于
外商直接投资增值电信企业受到严格限制(法律要求投资的外商必须是产业投资者,基金这种财务投资者不属于合格投资人),而互联网业务在我国法律上又归属于“增值电信业务”,聪明的基金为了绕开这些限制,发明了协议控制这种交易架构,后来该架构得到了美国GAAP的认可,专门为此创设了“VIE
会计准则”,即可变利益实体准则,允许该架构下将国内被控制的企业报表与境外
上市企业的报表进行合并,解决了境外上市的报表问题,故该架构又称“VIE架构”。有说法说是
搜狐最先使用了该方法,也有说法说是
新浪最先使用了该方法,故有前述两种别称。
10号令对于跨境私募与海外上市的影响深远。10号令出台后,由于增加了海外上市的行政审批环节,海外红筹架构上市对于广大中小
民营企业不再具有太大的吸引力。在业绩的压力下,海外
投资银行与国内中介机构为国内企业设计了一些规避适用10号令的上市架构,如安排外资纯现金收购国内企业、代持、
期权等等,但是,严格意义上这些方法都具有法律瑕,对国内企业家的法律风险也很大。随着创业板的推出、IPO重启,红筹结构已经很少了,更多的是从红筹结构回归国内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