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小凤,
北京大学教授,1964年北京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直至离休。
在手写识别领域,他凭借《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项目身国家科技进步
一等奖获得者,同时亦是
中国专利奖CN87104719.5“用计算机及图形输入板制作高分辨率汉字字形的方法”的第一发明人。
人物概述
顾小凤先生出生于
上海市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他从小成绩优异,考入江南四大名中之一的
上海市上海中学,初中就连续获得奖学金。
1949年上海刚刚解放时,出于一个进步学生对理想的追求,刚刚初中毕业的顾小凤毅然参加了解放军,进入
华东军政大学学习。
毕业后也就是1951年,顾小凤分配到设在中南海的中央办公厅机要处工作,曾面见过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人。在这期间,他曾几次远赴朝鲜战场,执行机要任务;最后一次是和谈期间,在
板门店附近由李克农领导的我军情报机构从事通讯工作……出于保密和低调,顾小凤先生对他早年的革命生涯、光辉经历很少透露,知道的人非常少。只是在后来长期的交往中,对他的学生偶尔提及,非常淡然。
顾小凤1957年考入
北京大学数学系,从此,再也没离开过燕园,在美丽的未名湖畔平静地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顾小凤,北京大学教授,1934年生于
上海市,1964年北京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直至离休。
在手写识别领域,他凭借《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项目跻身国家科技进步
一等奖获得者,同时亦是
中国专利奖CN87104719.5“用计算机及图形输入板制作高分辨率汉字字形的方法”的第一发明人。
顾小凤先生心地善良,他很爱猫,这些年来,看到所住大院有一些流浪猫,就承担起照顾这些流浪猫的工作。为了喂养流浪猫,他从来都不在外面过夜,不去旅游,甚至他的女儿邀请去
德国“转转”都没去,只因怕那些可怜的猫儿们饿着,“顾师母亲切地称他为‘猫仆’。”
不仅见证了国内手写识别技术从无到有、上世纪90年代“万码奔腾、千笔如林”的输入时代、手写技术的后PC(个人
台式机)时代,也为推动整个进程做出了卓越贡献。
人物生平
1985年,
北京大学介入手写OCR的研究,课题组由顾小凤主持。1990年7月成果通过机电部主持的鉴定,居国内领先地位。1992年5月完成了该系统的商品化工作。
1990年开始,顾小凤和他的课题组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了联机手写字符识别技术的研究。在他的记忆中,除后来创建
汉王科技[1.78%资金研报]的
刘迎建1980年前后已有相关的产品外,大陆仅有北京大学、巨人集团和
哈尔滨工业大学3家机构进行联机手写技术的开发。
到他1998年离休时,课题组已经拿出了数个版本的成果,并形成产品由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经销,但遗憾的是北大方正对该产品并不看好。
2001年,顾小凤被
张连毅的捷通华文请出山,以其十多年的手写识别技术研究应用经验,指导研发团队开发出国内外领先的汉字手写技术与产品。
2013年11月10日,顾小凤先生永远的离开了我们,而他的手写识别技术梦想却未曾停留。从
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离休后,顾小凤先生应邀成为
捷通华声手写识别技术的首席科学家,再后来,顾先生的得意弟子李健也在他的极力促成下,最终从
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来到捷通华声担任手写识别技术负责人。从
北京大学到捷通华声,这似乎是一场手写识别人才和技术的双重接力。
主要成就
上世纪八十年代,顾小凤先生进入文字识别研究领域,在北大率领课题组开展脱机手写体汉字识别技术的研究,1990年成果通过当时机电部组织的鉴定,技术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同年顾小凤先生率领课题组开展联机手写体汉字识别技术的研究,此后承担了863项目“联机手写汉字识别技术”的研究,并在后来的评测中获得好成绩。1995年,“联机手写汉字识别技术”研制成功并向市场推出了联机手写汉字识别产品--方正如意笔,该产品的部分技术在当时居国内领先水平。遗憾的是,联机手写识别技术的研究和方正如意笔这款产品由于种种原因,随着顾小凤先生的离休而未能继续,这也成为顾小凤先生始终留存心底的一个遗憾。
也是缘于对手写识别技术的深深眷顾,自2001年应邀成为
捷通华声手写识别技术的首席科学家以来,顾小凤先生为捷通华声手写识别技术的发展倾注大量心血,“捷通华声灵云手写识别、OCR等图像识别技术的发展无一不浸透了顾先生的心血。”
2004年至今,顾小凤先生的弟子李健带领捷通华声技术团队一直引领并促进中国手写识别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如今,
灵云手写识别技术应用于各行各业、服务亿万大众,并成为“汉字英雄”等文化综艺节目的关键技术的提供者,为弘扬中华文化、推动中国信息产业智能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人们拿着手中的智能手机,一笔一划地完成书写时,离不开像顾小凤先生这样的老一辈手写识别技术奠基人的倾心付出,这何尝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或者,我们能否感觉到一种严谨而执着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