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亡号
示亡号
示亡号(mark of indicating death),也叫示殁号,有两种。一种是套在人名外面的黑色长方框(□),20世纪50年代初通过翻译俄语书刊进入汉语,传递所标示的人物在近期内已死亡的信息,并借以表示悼念,常用于作品的署名。
另一种是剑号(†),外语有时置于人名的卒年前。日本《岩波西洋人名辞典》关于一个德国汉学家的辞条的开头“Eitel,Emest Johann (†)1909”,用剑号表示此人卒于1909年,生年不详,未列。有些辞书分别用星号和剑号标示历史人物的生卒时间,例如莱比锡《德语辞典A-Z两卷集》的《李白》条:“Li Bo, *701†762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抒情诗人”。
简介
这个标点符号并不在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所列之内。
来源
关于示亡号的来源,林穗芳在《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中认为是20世纪50年代初,通过翻译俄语书刊进入汉语的;而郭攀的《二十世纪以来汉语标点符号系统的演进》(《中国语文》2006年2期)否定了这一说法,认为其为自源,且较严格地经三阶段发展至今。
用法
示亡号套在姓名的外面,标明此人已经去世。如
(1)《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英语》(2002年版)。
1994年版本
顾问:L·G·亚历山大(L.G.Alexander)。
邓炎昌、张志公
主编:N·J·H·格兰特(N.J.H.Grant)。
刘道义
(2)《汉语大词典》(1990年版)。
编辑委员会
主编:罗竹风。
副主编:吴文祺、张涤华、陈落、洪诚、洪笃仁、徐华、蒋礼鸿、蒋维崧。
示亡号多用在各种书籍的封面、内封和扉页上,标明近期去世的作者,表现出肃穆庄重的气氛以及哀悼的悲痛感情色彩。但是如果某人去世已久或读者们都知道这一消息,不会产生误会误解就不必要加上示亡号。另外在讣闻之内,也用在标示亡者的已故家族成员的姓名。
如果作者去世已久,一般人都知道,则作者姓名上不必加示亡号。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简介
来源
用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