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口区
重庆市辖区
大渡口区是中国重庆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重庆市主城区的西南部,是重庆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成立于1965年,面积为102.83平方公里。大渡口区东临巴南区,南界江津区,西、北靠九龙坡区。根据202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大渡口区常住人口为42.19万人。
大渡口区是重庆市的重要冶金和建材工业基地,曾是重庆钢铁集团公司的所在地。该区还是重庆市中心城区十二个组团之一,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金山、尖石山、大渡口森林公园、大渡口义渡公园马桑溪古镇和堰兴剪纸等景点。大渡口区曾获得过全国绿化模范城区、市级文明城区、市级卫生城区、市级环境保护模范区、市级山水园林城区和国家卫生城市(区)等荣誉称号。
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大渡口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10.36亿元,比上年增长了8.8%。而2022年,该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进一步增长至338.89亿元。
总体而言,大渡口区是重庆市的一个重要区域,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展潜力,同时也是重庆市的工业基地之一。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大渡口地属巴子国江州。
秦汉时期,区境始属巴郡江州县。
南北朝时期,南齐永明五年(487年),改江州县为垫江县,区境属垫江县;北周明帝武成三年(561年),撤垫江县、枳县置巴县,区境为巴县属地。
隋、唐至北宋末,为渝州所属巴县地。北宋末至南宋初,为恭州所属巴县地。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为重庆府所属巴县地。
元代、明朝,区境仍隶属巴县。
大渡口原名北渡口,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在巴县长江北岸马桑溪设义渡,以江宽水缓,过江人众,渡口规模为沿江数十里之首,人称“大渡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65年,重庆市人民政府为服务重钢,设立大渡口区,面积7.46平方公里;1995年区划调整后,辖区面积扩大到103平方公里。
2021年5月13日,重庆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称,大渡口属于“中心城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大渡口区位于重庆市主城区南部,在东经106°23'-106°31'、北纬29°20'-29°30'之间。东南与巴南区花溪镇、鱼洞街道以及江津区珞璜镇隔江相望,东北、西南与九龙坡区九龙、中梁山、铜罐驿、陶家、石板、华岩镇毗邻。南北长17.25公里,东西宽13.75公里,幅员面积102.83平方公里。
地质地貌
大渡口区位于川东南弧形构造带,华蓥山帚状褶皱束东南翼观音峡背斜东翼,其构造骨架形成于燕山晚期褶皱运动。构造形迹从西向东依次为:中梁山断裂带、金鳌寺(化龙桥)向斜、龙王洞背斜,沙坪坝至重庆解放碑向斜。区内褶皱均为缓倾没的平缓开阔式,轴部、翼部均由上沙溪庙组砂岩、泥岩组成,褶皱倾角2-8°,岩层产状平缓,倾角3-15°。中梁山断裂带从大渡口区的西南部穿越境区,属压扭性逆冲断层
大渡口区属于川东平行岭谷区,地貌类型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的影响,背斜一般隆起成山,向斜长期剥蚀后形成丘陵。整个区域由西北向东南呈阶梯状逐渐由高向低变化,西部属中梁山脉,以低山为主,最高点海拔为650米,中部和东南部以中丘、浅丘、平坝和沿河阶地为主,最低点位于区内长江出境处海拔为150米,相对高差500米。
气候特征
大渡口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8.7℃,冬季最低气温平均在6-8℃,夏季平均气温在27-29℃,常年日照总时数1000-1200小时,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常年降雨量1000-1400毫米。
河流水系
大渡口区境内河流均属长江水系,流域面积大于10公里(除长江外)有三条,分别为跳蹬河、桃花溪和伏牛溪。长江干流绕区境而过,境内流程32公里;跳蹬河发源于九龙坡区华岩镇,经跳蹬镇从小南海汇入长江,境内流程25.8公里;伏牛溪发源于八桥镇公民村,汇入长江,长6.2公里;桃花溪发源于石桥镇,经城区直接汇入长江,长32.0公里。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大渡口区土壤类型多样、有水稻土、潮土、紫色土、黄壤土、石灰岩土等5个土类,7个亚类,24年土属,79个土种,148个变种。其中紫色土比重最大,占总面积的51%,水稻土土壤面积占32%。
矿产资源
大渡口区矿产资源以非金属矿为主,主要有碳酸钙白云石、泥岩、砂岩、河沙等。其中,石灰石主要分布于中梁山背斜低山地带,白云石主产于雷口坡组地层
水能资源
大渡口区水能资源主要是地表径流和过境水资源。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4390万立方;过境水资源量达2805亿立方。
地热资源
大渡口区在观音岩背斜轴部或近轴部的下三叠统碳酸盐岩形成的岩溶槽谷,汇聚大气降水向地层深处,随地热增温及化学热等因素使地下水水温增高。地热储量构成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热储量层位,以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及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的碳酸盐岩地层构成,厚500米。二是热储盖层,以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碎屑石层及侏罗系红色岩层一泥岩夹砂岩地层共同组成,厚大于1000米。三是热储层下部隔水岩层,主要以三叠统飞仙关组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组成,厚大于500米。
行政区划
至2017年底,大渡口区辖5个街道、3个镇:新山村街道、跃进村街道、九宫庙街道、茄子溪街道、春晖路街道、八桥镇建胜镇跳磴镇
人口民族
人口
2021年末,大渡口区有户籍人口为28.63万人,比2020年增加0.76万人,其中:男性13.95万人,女性14.6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026人,出生率为7.08‰;死亡人口1401人,死亡率为4.8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12‰。全年迁入人口2.37万人,迁出人口1.67万人。
2021年末,大渡口区常住人口为42.42万人,比上年增加0.1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1.48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97.78%,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3059人,年末结存登记失业人数2759人。
民族
截止到2012年底,大渡口区有少数民族人口约3000人,占总人口的0.1%,主要有土族回族苗族满族等28个少数民族。
经济
综述
2021年,大渡口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0.36亿元,比2020年增长8.8%,两年平均增长5.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5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142.79亿元,增长13.7%;第三产业增加值166.42亿元,增长5.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4:46.0:53.6。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3267元,较上年增长7.6%。民营经济增加值132.29亿元,增长15.3%,占全区经济总量的42.6%。
2022年,大渡口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8.89亿元,同比增长4.7%。
第一产业
2021年,大渡口区实现农业总产值17044万元,比2020年增长3.0%,其中:农业产值11067万元,下降2.5%;林业产值3207万元,增长11.8%;牧业产值918万元,增长40.2%;渔业产值441万元,下降8.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411万元,增长6.9%。2021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3092亩,产量982吨;蔬菜播种面积为0.96万亩,蔬菜总产量1.62万吨;生猪出栏444头;山羊出栏128头;家禽出栏4.9万只。
第二产业
2021年,大渡口区实现工业增加值87.71亿元, 比2020年增长19.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5.7%,出口交货值增长92.7%,营业收入增长31.9%,营业成本增长29.9%。
产值分行业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高速增长,比上年增长61.3%,拉动产值增长14.8个百分点;专用设备制造业规模继续扩大,国外贸易订单不断,增长57.7%,拉动产值增长13.0个百分点;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在区内汽配摩配行业好转的带动下增长35.2%,拉动产值增长2.9个百分点。
从产品产量来看,传统产品与新兴产品增势存在差异。传统产品方面:啤酒、水泥、商品混凝土分别比上年下降13.8%、18.4%、4.0%;新兴产品方面:卫星导航定位接收机、电动自行车、数字激光音视盘机、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分别比上年增长 114.7%、58.2%、19.7%、35.1%。
2021年全区建筑业增加值55.08亿元,比上年增长5.3%;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68.15亿元,增长12.1%;建筑企业签订合同额1017.15亿元,增长20.0%。其中,本年新签订合同额488.6亿元,增长5.3%。
第三产业
2021年年末,全区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2.83亿元,比上年增长6.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6.1亿元,增长4.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8亿元,增长17.2%;金融业增加值36.29亿元,增长7.8%;房地产业增加值36.63亿元,增长2.5%;其他服务业增加值60.68亿元,增长3.8%。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7.39亿元,增长18.9%。
2021年年末,全区拥有营运机动车辆2548辆;其中:载客汽车20辆,卡车2528辆。全年实现公路旅客周转量1055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17.2%;实现公路货物周转量135411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7%。
2021年年末,全区共有移动电话基站3848个,其中5G基站1424个,本年新开通416个。全年全区完成邮政业务总量6158万元,比上年下降7.8%。
文化
名优特产
于氏滴塑
于氏滴塑工艺起源于清末,采用泥沙、水泥为原料,用水调和后堆滴逐渐凝固的特性,塑造出融山水、自然、人文景观等为一体的艺术作品,为大渡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麦草艺画
麦草艺画经过选料、浸泡等处理,剖开整平压成片,进炭化后,经历画、印、剪、裁、编、雕、贴等工序处理,再制作出艺术作品。
堰兴剪纸
堰兴剪纸源于北宋时期,属于民间剪纸艺术,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交通
公路
大渡口区公路里程达200公里,主要道路有重庆市内环高速、陈路、大件路、袁茄路、华福路、郭伏路、滨江路、中坝路、金建路、双山路、福茄路、新九中路等。
2017年末,大渡口区拥有营运机动车辆3765辆;其中:载客汽车20辆,卡车3745辆。全年实现公路客运周转量2586万人公里,同比下降11.0%;实现公路货运周转量314590万吨公里,增长10.7%;全社会公路客货运输周转量314849万吨公里,增长10.7%。
铁路
大渡口区为川黔铁路成渝铁路襄渝铁路交汇,境内有6个火车站、7条铁路专用线
水路
大渡口区境内长江干线通航里程32公里,主要有中交茄子溪码头、重庆新港码头、重钢码头、伏牛溪危险品码头、落中子散货码头等14个码头。
社会
教育事业
2021年末,大渡口区共有各类学校111所。各类学校教职工5643人,其中:专任教师4268人。各类学校招生人数15842人,在校生57587人,毕业生14275人。2451人报名参加高考,2330人被各类大专院校录取。中小学学校占地面积85.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0.04万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33.29万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6.02万平方米,生活用房面积20.31万平方米,其他用房面积10.42万平方米。
大渡口区学校主要有重庆旅游学校、重庆商务学校、重庆市第九十五中、重庆市37中、茄子溪中学等。
科技事业
2021年大渡口区1563项专利获得授权,其中:发明142项,实用新型1268项,外观设计153项。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9.6件。注册商标0.99万个。
2021年年末全区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4家,重庆市科技型企业372家,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2个,市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5个,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个,市级以上协同创新中心1个。
文化事业
2021年,大渡口区文化事业投入1289万元,年末拥有“三馆一站”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面积6.58万平方米,公共图书馆藏书37.2万册,有效借书证3.23万个,全年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36.4万人次,书刊外借册次14.6万册次。
卫生事业
年末全区共有医院(卫生院)24个,其中:综合医院15个,中医医院5个,专科医院2个。妇幼保健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机构床位2985张。卫生技术人员347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314人,注册护士1693人,药剂人员168人,技师(士)177人,检验师114人。医院实现营业收入11.38亿元。全区计划免疫接种率99.6%,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02‰。
旅游
中华美德公园位于大渡口区中心,与千亩双山公园相连,总占地面积约200亩,是中国第一个以“美德”为题材的主题式公园。
大渡口郊野森林公园
大渡口郊野森林公园位于凤阳村和公民村,规划分为“休闲游憩区”、“郊野活动区”、“餐饮娱乐区”、“生态保育区”四个功能区。
金色方形蛋糕梦幻王国
金色蛋糕梦幻王国为国家级AAA旅游风景区,占地170亩,有欧式城堡建筑群,是重庆华生园食品有限公司糕点生产基地。
马桑溪古镇位于大渡口马桑溪大桥长江边上。古镇因马桑树而得名,因乡绅设义渡而扬名天下,明清鼎盛时期曾为重庆长江上最大的渡口。2015年,大渡口区对马桑溪古镇进行保护性修复。古镇原有路网架构、李竹山民居、马桑溪供销合作社等历史景观得到了完整保留。
代表人物
李雪芮(1991-),中国女子羽毛球队运动员,奥运冠军。2012年8月4日,李雪芮经过三局苦战,以2-1战胜王仪涵,将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女单金牌收入囊中。
李云迪(1982-),钢琴家。2000年,18岁的李云迪夺得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冠军;李云迪也是全球第一本弗雷德里克·肖邦护照的持有者,被国际媒体誉为“中国的肖邦”。
获得荣誉
2020年11月,被评为重庆市第七届双拥模范城(县)。
2020年12月9日,入选“第三批双创示范基地”名单。
2022年1月,被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城市(区)。
2022年4月24日,入选“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质地貌
气候特征
河流水系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水能资源
地热资源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人口
民族
经济
综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文化
名优特产
交通
公路
铁路
水路
社会
教育事业
科技事业
文化事业
卫生事业
旅游
代表人物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