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描述了上个世纪人们熟知的在中国教育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南开大学、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等大学的校长们
严复、
蔡元培、
梅贻琦、
罗家伦、
蒋梦麟和那个时代有重要代表性的学人如
胡适、
鲁迅、
钱穆等人;但作者并非一味地廉价地颂扬他们的才华与魅力,而是通过校长们周旋于各种势力与局面之间、学者之间的交往中凸现校长和学人们的个性,也没有回避他们的缺点和局限。他们或者意气用事,或为一己之私,或者相互攻击,甚至大骂出口……抛弃了党派视角和校域观念的作者更加注重史实,动态地考察了不同时期学人们的思想和立场。
政府在大学的建设中无疑具有强大的干预力量,但也并非万能。在民国政府的支持下,其中既有
蔡元培先对北京大学的改革成功,也有
李石曾推行从
法国引进的大学区制的失败;既有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辉煌岁月,也有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的不欢而散。同时,
严范孙、
张伯苓创办包括中学和大学的没有政府经费支持的私立南开学校的成功更显不易。
罗家伦离开清华的身后骂名,并不影响他呕心沥血地建设成绩卓著的中央大学;北大校长
蒋梦麟的退守,或许是成就就
梅贻琦和西南联大的重要因素。
胡适开风气之先,
钱穆报传统于后;周氏兄弟傲骨嶙峋,颇具现代意识,
林纾转译西书,仍事清帝;
康有为、
蔡元培、
张元济、
王国维、
罗振玉虽有相似处,但却个性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