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德里格斯秧鸡
罗德里格斯秧鸡
罗德里格斯秧鸡(Erythromachus leguati),又称勒瓜特秧鸡,是一种已灭绝的鸟类,生活在印度洋马斯卡林岛的罗德里格斯岛上。它们肥胖且不能飞行,身体呈灰色,喙、双脚及眼睛呈红色。罗德里格斯秧鸡比毛里裘斯的红秧鸡较细小,喙坚硬,大小及形状不一,一些的较短直,另一些则较长及弯曲。它们主要在岛上近岸的森林出没,吃细小的无脊椎动物,季节性地会吃龟蛋增肥。罗德里格斯秧鸡的灭绝可能是由于引入的猫的捕食和乌龟猎人破坏其栖息地所致。它们的灭绝时间大约在18世纪中期。罗德里格斯秧鸡的描述最早见于法国胡格诺派弗朗索瓦·勒吕瓦和朱利安·塔福雷的记录,后来在1874年的亚化石遗骸中被确认,并以勒吕瓦的名字命名为E. leguati。
形态特征
罗德里格斯秧鸡的体长约为35厘米(14英寸),体重至少500克(18盎司)。它们的羽毛主要是明亮的灰色,可能带有白色斑点。头骨稍微延长,从各个方向都是凸起的,侧面从上到下是压缩的。头骨在马斯克林秧鸡中是中等大小的,长38毫米(1.5英寸),宽20毫米(0.79英寸)。它的额部狭窄而长,最窄处为6.5毫米(0.26英寸)。喙像红秧鸡一样长而向下弯曲,但鼻孔开口更长,上喙的前颌骨很长,侧面浅,鼻骨狭窄,总长度几乎比头骨长60%。喙脊几乎在鼻孔上方是直的,鼻骨略长于头骨。喙长达77毫米(3.0英寸),下颚长达98毫米(3.9英寸),最大厚度为8毫米(0.31英寸)。鼻孔(鼻孔)开口非常长,为喙长的66%。上喙上有开口,但没有延伸到鼻孔开口的前缘。下颚长而窄,末端尖锐,下颚联合(下颚两半相遇的区域)的长度约为头骨长度的65%。下颚有大而深的开口,几乎延伸到下颚中央的深沟。
与前肢相关的骨骼通常相对较小。肩骨(肩胛骨)小而窄,长45毫米(1.8英寸)。肩胛骨短而宽,胸骨也很小。肱骨(上臂骨)非常小,其轴骨从上到下弯曲,长度在45至50毫米(1.8至2.0英寸)之间。桡骨和尺骨(下臂骨)短,后者从上到下弯曲,长度在37至42毫米(1.5至1.7英寸)之间。骨盆相对于鸟的大小来说很大且结实,长57毫米(2.2英寸),前部宽20毫米(0.79英寸),后部宽36毫米(1.4英寸)。后肢骨骼通常非常结实。股骨(大腿骨)非常结实,有弯曲的轴骨,长度在56至63毫米(2.2至2.5英寸)之间。胫跗骨(小腿骨)短而结实,长度在84至101毫米(3.3至4.0英寸)之间。腓骨也短而结实。跗骨短而非常结实,长度在52至60毫米(2.0至2.4英寸)之间。
栖息环境
由于较大型的罗德里格斯渡渡鸟是生活在较深入的森林中,比它们早灭绝的罗德里格斯秧鸡可能主要是在岛上近岸的森林出没。若它们生活在相同的栖息地中,罗德里格斯渡渡鸟就应该会较罗德里格斯秧鸡早灭绝。
生活习性
罗德里格斯秧鸡是吃细小的无脊椎动物,在龟繁殖的季节会吃龟蛋增肥,故它们会因应季节而变得肥胖或瘦削。它们会发出连续的笛声,但警报声则像打嗝。不过从来未有发现它们的蛋及巢穴。
物种灭绝
罗德里格斯秧鸡被早期殖民者大量猎杀作为食物。它们的脂肪呈鲜橙色,相信对疾病后复原有帮助。它们像红秧鸡般被捕杀:让它们看见红布后,当它们追击红布时,从而诱捕它们。由于它们是在没有掠食者的环境下演化,它们变得不怕人类。虽然罗德里格斯秧鸡可以抵抗入侵的家鼠属,但却不能抵挡人类的猎杀。它们最终于1761年灭绝。现今只存有两份有关它们的描述,及大量的骨头亚化石。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物种灭绝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