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府,清嘉庆二年(1797年)改南笼府置。治今安龙县。辖境相当今贵州南、
北盘江之间地。属
贵州省。1913年废。
贵州共编了357种地方志,后时有散佚,现存约160多种,其中
清代贵州地方志约80种,兴义府现存5种,分别是
乾隆《南笼府志》八卷、
咸丰《兴义府志》七十四卷、光绪《兴义府志续编》二卷、
雍正《
安南县志》四卷、光绪《安南县乡土志》三编。
兴义府所辖地区,在明代以前为“羁糜之地”,长期由
土司管辖,没有学校的建置。明代洪武年间,在贵州
中国西南地区相继设置
普安州、普安卫和安南卫。其中,普安卫指挥使司,下领
安龙府、
安南、乐民、
富源县4个守御千户所,其辖区包括今
盘州市、
兴义市大部、
安龙县大部及
普安县一部。洪武年间开始设置州学,普安州、普安卫及其所属千户所士子附学于此。而安南卫治所设置在今
晴隆县,下领千户所5个,所辖地区包括今晴隆县、
兴仁市大部及普安县一部。明宣德八年(1433年),
建安南卫学,安南卫及
永宁州(治今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辖区学子附学于此。而在当时,普安卫(州)、安南卫尚属
云南省管辖,
普安州学、安南卫学士子均需到云南曲靖参加
府试、院试,以取得
秀才功名。
明代末年,清军节节逼近,明末
朱由榔皇帝(朱由榔)经
桂林市、
柳州市等地逃亡至“安隆”,将“安隆”就改为“
安龙县”,打算安定下来,再图大计。可惜好景不长,
永历在长达16年的逃亡生涯中,只在安龙住了4年,清军铁骑破关而来,安龙府城被清军攻破,永历皇帝被迫逃往
昆明市,又从昆明逃到缅甸。
安龙府被攻陷,
永历皇帝逃亡的捷报传到京城,清顺治皇帝大喜,认为永历是条孽龙,就要用个笼子锁住,于是安龙府就被
顺治帝改成了一个带有侮辱性的名字——安笼所。
清代统一后,安笼所经济迅速恢复发展起来,安笼所小城商业日趋繁盛,1687年(
康熙二十六年),安笼所并入南笼厅。
1797年(即嘉庆二年)初,南笼府爆发了以
王囊仙、
韦朝元为首的农民起义。起义军声势浩大,较短时间内就占领了
贵州省西南部大部分地区,但失败得也很迅速,不到一年,即被清军残酷镇压。
爱新觉罗·弘历时期,
台湾省林爽文军队大举进攻
诸罗县地区,由于当时诸罗县军民坚守城池,死伤无数,使林爽文等人不能染指诸罗县城,因此乾隆帝为嘉许诸罗县民的忠义,取“嘉其忠义”之意,赐名
嘉义市,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下令把“诸罗县”改名为“嘉义县”,此次农民大起义平定后,
爱新觉罗·颙琰也效仿其父乾隆,将南笼府改名为兴义府,“以示彰善之风”,嘉庆还为此作了一首长长的五言诗,诗中有这样两句:更与赐府名,兴义新额茂。
1797年(嘉庆二年),嘉庆帝下令撤销南笼府,改设兴义府。嘉庆三年(1798年),嘉庆皇帝再次下旨,设立
兴义市为府治。
1862年(
同治元年),南北
南盘江流域,爆发了著名的白旗起义,局势动乱,白旗军迅速攻占兴义府城,兴义府
知府胡霖澍死于兴义府城也就是今安龙县城,兴义府
知府胡霖澍死于乱军之中。
孙清彦继任知府,署理府务,兴义府移驻兴义县(今兴义市)。
1864年(同治三年),兴义县强横的兴义地方团练纵横于
云贵高原之间。
驻兴义县的
刘官礼以“兴义虽小,地扼三省咽喉,舍而弃之,图之实难”为辞,不愿撤走。1864年二月初五,
兴义市刘氏团练第一次收复兴义县城。
1866年(
同治五年),白旗军马仲部第二次攻占兴义县城,兴义县地方团练首领刘官礼在其根据地——兴义
下五屯街道永康堡(今兴义刘氏庄园),调集各部团练全力攻城,第二次收复兴义县城。
清政府被推翻后,1913年,
北洋政府颁布《划一现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北洋政府下令废除全国
行政区划中所有“府”的建置。兴义府被废除,黔西道设立后更名为贵西道,接管兴义府。
1914年,
兴义市刘显潜任贵西道尹兼贵州全省上游清乡督办,身兼贵州西部地区军、民两政职务,掌控了贵西道所属的兴义府以及大定府、安顺府、赤水厅等20余县的
军政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