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觉寺
濮阳大觉寺
濮阳市大觉寺,是阳唯一一座千年古刹。大觉寺始建于辽代,时称“清水院”。当时,寺院占地面积达25亩,进庙门是天王殿与天王殿,称为前殿,两侧是钟鼓楼,中殿为大雄宝殿,殿内有高丈佘三尊古佛和文殊菩萨、普贤、观音菩萨、十八罗汉塑像;后殿即三圣殿。但是到了清末民初时候,由于军阀混战,国难民灾与兵祸不断,也终于殃及佛陀,使这座千年古刹一次次遭受到破坏。
基本介绍
目前,寺庙占地面25亩,现有大雄宝殿、三圣殿、念佛堂、闭关房、斋堂、房等,寺庙基本建设已初具规模,其他建设正在完善当中。
历史沿革
大觉寺始建于辽代咸雍四年(1068年),善人邓从贵出资修庙。并刻《清敕修大藏经》,金朝成为皇家行宫,完颜璟时成为西山八大水院之一,史称清水院。
明宣德三年(1428年),宣宗朱瞻基奉其母孝昭太后之命,出内帑翻修了凋敝已久的灵泉佛寺,并更其名为大觉寺,特命大国师智光为住持。
朱祁镇正统十一年(1446年)、朱见深成化十四年(1478年),明朝皇室对于大觉寺又先后进行了两次较大规模的修葺,而后一次修建系由宪宗生母周太后出资,竣工后,则派周太后从弟周吉祥主持寺务。
从成化十四年(1478年)至明末,大觉寺再未重修,寺内建筑残破不堪。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时在藩邸的皇四子雍正帝,不仅出资修缮大觉寺,还力荐临济正宗三十四世嗣法传人陈维崧(迦陵性音)禅师主大觉方丈。
乾隆十二年(1747年),弘历出内帑重修大觉寺,爱新觉罗·弘历多次驾临此寺,留下许多御制诗文和匾额。
民国时候(1927年),大觉寺的僧人被迫还俗,佛像被搬倒,寺院随后被改作学校。
1958年,连仅存的一座大殿也被拆除了。
改革开放后,国家宗教政策的真正得以贯彻落实,给佛教的复兴带来了生机,占据大觉寺的学校搬迁他处,但是直到1997年,人民政府才依法正式批准濮阳大觉寺恢复为佛教活动场所。
旅游信息
门票参考:20元
所在地/隶属:海淀区苏家坨镇大觉寺路9号
开放时间:08:00~17:00
建议游玩时间:1小时
旅游景区级别:3A级
博物馆等级:无级别(文物)
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第六批(明至清)
主要景点
古寺兰香:古寺兰香是指四宜堂内的高10多米的白玉兰树,相传为清雍正年间的迦陵禅师亲手从四川省移种,树龄超过300岁。
玉兰树冠庞大,花大如拳,为白色重瓣,花瓣洁白,香气袭人。玉兰花于每年的清明节前后绽放,持续到谷雨,因此大觉寺玉兰是北京春天踏青的胜景。大觉寺的玉兰花曾经与法源寺丁香属崇效寺牡丹一起被称为老北京的三大寺庙花卉。
千年银杏:在无量寿殿前的左右各有一株银杏树。北面的一株雄性银杏,相传是辽朝所植,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故称千年银杏、辽代“银杏王”。银杏树高25米左右,胸径7.5米。乾隆曾写诗赞誉:“古柯计数人围,叶茂孙枝缘荫肥。世外沧桑阅如幻,开山大定记依稀”
老藤寄柏:大觉寺山门内的功德池桥边,有一古柏,上有老藤从下部树干分支出长出。
鼠李寄柏:四宜堂院内,古玉兰的西面,有一颗大柏树,在1米多高分成两个主干,在分叉处长出一颗鼠李树,故称鼠李寄柏
灵泉泉水:寺院最高处的龙湾堂前有一方兴水池山后的灵泉汇集到水池的龙首散水上,喷入池中。
辽代古碑:在大悲堂的西北侧有一辽代古碑,刻有天王寺志延撰写的《阳台山清水院创造藏经记》。据碑上文字记载是奉辽朝耶律洪基皇帝及萧皇后之旨意于戊申年(1068年)三月所立。
松柏抱塔:迦陵舍利塔为松柏环绕,南面一棵松树,北面一棵柏树,松树和柏树的枝条向白塔生长,似乎是要伸手将白塔抱住,因此得名松柏抱塔。
碧韵清池:在北玉兰院中有一用整块黑色大理石雕刻出的水池,上面流下的泉水蓄在池中,又从池中顺水道向下流淌。石头上刻有“碧韵清”三个大字。
参考资料
千年古刹大觉寺.北京市文物局.2024-08-26
大觉寺——北京景点.北京旅游发展委员会官方网站.2024-08-26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历史沿革
旅游信息
主要景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