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灵龙属(属名:Daemonosaurus)是一种生活在三叠纪晚期的
兽脚亚目恐龙,化石首次在
新墨西哥州的幽灵牧场钦利组发现。
邪灵龙的头颅骨,与其他三叠纪
兽脚类恐龙有明显差异,口鼻部较短,前上颌骨、前段上颌骨具有大型牙齿,上颌、下颌的最前端牙齿向前倾斜、突出;而后段牙齿较小。邪灵龙的头颅骨狭窄而高,眼眶相当大,眶后骨有个骨突延伸至眼眶内,泪骨的腹突延伸向颧骨的前后缘,颧骨的上下距离高,颧骨侧边有明显棱脊,第三颈椎有卵形的深空腔。
在1980年代,
宾夕法尼亚州立博物馆的挖掘团队在美国
新墨西哥州的幽灵牧场进行化石挖掘工作。在一个带有
腔骨龙属化石的岩块中,发现了邪灵龙的头颅骨化石。正模标本(编号CM 76821)是目前的惟一化石,包含:一个遭到挤压变形的头颅骨与下颌、数节颈椎、数根肋骨。另一个正在处理、清除母岩的大型石块,可能也包含
邪灵的身体骨骼化石。幽灵牧场是个著名的化石挖掘地点,当地已发现许多腔骨龙的化石,近年更发现
太阳神龙属的化石。腔骨龙、太阳神龙是其他两种早期的
兽脚类恐龙。
幽灵牧场属于钦尔组(Chinle Formation)
地层,
地质年代相当于三叠纪末期的雷蒂亚阶,约2亿500万年前。当时的
兽脚亚目已开始分话成数个演化支,而更原始的邪灵龙则与其他
新兽脚类恐龙共存于相同时期。
在2011年,古生物学家汉斯·戴尔特·苏伊士(Hans-Dieter Sues)、斯特林·内斯比特(Sterling J. Nesbitt)等人将这些化石进行叙述、命名,模式种是邪灵龙属(D. chauliodus)。属名在古希腊文意为“
邪灵的蜥蜴”,暗指化石发现地的幽灵牧场;而种名意为“有明显的牙齿”,意指它们的牙齿向前倾斜、突出。
邪灵龙属于
兽脚亚目,但不属于
新兽脚类演化支;兽脚亚目与新兽脚类的范围差异在于一些三叠纪时期的原始物种,例如:
太阳神龙属、邪灵龙,可能还有分类未定的
艾雷拉龙下目。研究人员提出,在三叠纪中期的
南美洲,曾出现恐龙的辐射演化,形成
始盗龙属、
艾雷拉龙属等物种,而邪灵龙是这波辐射演化所产生的支系之一的后代。研究人员在命名
邪灵龙时,也提出种系发生学分析,发现邪灵龙是太阳神龙的近亲;太阳神龙的化石也被发现于幽灵牧场,而生存年代较早。研究人员也发现,邪灵龙的亲缘关系较接近于新
兽脚亚目,而离艾雷拉龙类、始盗龙较远。在过去研究历史中,艾雷拉龙类、始盗龙与后期的
新兽脚类恐龙,有段形态学特征上的
断层,邪灵龙与
太阳神龙属的发现,有助于了解这两者之间的演化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