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尔崧
广东河源市紫金县的革命烈士
刘尔(1899—1927年),紫金县人。1918年入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读书,任学校学生会主席。五四运动时,参加领导广州爱国学生运动。1921年春,参加广东共产主义小组。历任青年团广东区委书记、中共广东区委工委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广东省工代会主席、省港罢工委员会顾问,曾出席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长期从事职工运动,组织领导广州工团军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战役以及北伐战争。在蒋介石一手制造的广州市“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杀中被害。
人物生平
矢志不渝 学运先锋
“海可枯,石可烂,此志不可移。”刘尔崧从事爱国行动,在受到当局迫害时,悲愤的他曾写下了这样的豪言壮语。
早在1918年,19岁的刘尔崧在工业救国思想的影响下,就以优异成绩考入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下称“甲工”)机械科。课余时间喜欢读《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书刊的他,被推举为该校学生会主席。
1919年,北京爆发“五四”爱国运动,担任“甲工”读书学生会主席的刘尔崧与阮啸仙等人热血澎湃,立即发动校内外学生投入反帝斗争,发动同学到校外发表演说,号召大家参加这场伟大的运动。
5月30日,刘尔崧、阮啸仙发动广州市大中学生3万多人,举行声势浩大的抵制日货大游行。队伍到达售卖日货的大新、先施、真光三大公司时,高呼“外争国权,内惩贼”“抵制日货”等口号,烧毁了一些日货。广东省警察厅长魏邦平派警察逮捕了刘尔崧等3人。当晚,几百名学生到警察厅请愿,要求释放爱国学生。慑于群众的浩大声势,魏邦平理屈,同意释放刘尔崧等人。刘尔崧动情地写下了“莽莽大地,哪块是我们的故乡?济济终生,哪个是我们的知己?孤零零的几个人,连成一起;海可枯,石可烂,此志不可移”这首诗。
在发动抵制日货大游行的同时,刘尔崧还动员赖炎光回到紫金县城,与刘琴西等人一起成立紫金青年联合会,组织紫金县各乡镇青年学生查禁日货。
正是由于刘尔崧在学生运动中的突出表现,在1919年6月成立的广东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上,他被推选为主要负责人之一,继续领导广州市的学生运动。刘尔崧、阮啸仙、周其鉴张善铭被誉为“红色甲工”的“四大金刚”。
信念如磐 革命先驱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20岁的刘尔崧坚定地认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原地区。于是,他开始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此时,刘尔崧带着马克思的著作和《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书刊,从省城广州回到紫金县城,向青年们宣传中国只有走反帝反封建和俄国十月革命道路,才能救国救民的革命思想。
1920年11月,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刘尔崧成为第一批团员。1921年3月,他参加中共广东支部,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党员之一。1922年秋,刘尔崧毕业后,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广东分部工作,兼任爱群通讯社记者,积极撰写文章,报道工人运动的情况。随后,他到顺德区开展工人运动,帮助建立顺德县总工会。
1923年8月,中国共产党紫金县小组成立,隶属中共广州地委领导,刘尔崧是直接联系人。中共紫金县小组作为刘尔崧领导创建的马克思主义传播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建立的最早一批基层党组织之一,此后有力地推动了中共龙川县、河源县党团组织建立。
1924年2月,刘尔崧兼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工人部干事,常以该部特派员身份,协助部长廖仲恺开展工作。这年夏天,英帝国主义沙面岛租界颁布了侮辱中原地区人民的苛例“新警律”,规定出入沙面的中国工人均须出示贴有本人照片的执照。7月15日,在刘尔崧等人领导下,广州沙面工人举行大罢工。经过30多天的斗争,英帝国主义最终宣布废除“新警律”。这次罢工胜利,成为全国工人运动由低潮转入新高潮的开始。
铁骨铮铮 英勇就义
1926 年元旦,刘尔崧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他受国民党中央工人部委托,作《工人运动的经过》的报告,强调今后必须坚持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3月,他任广州市工人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主席,主持召开广州工人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并当选为执行委员会主席。5月1日,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刘尔崧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
北伐时期,刘尔崧协助苏兆征、刘少奇、邓中夏等人,发动省港罢工工人、广州失业工人3000 多人,组成战地担架队、卫生队随师出征。在此期间,刘尔崧还组建了广东工团军和广州工人自卫队,同反动武装进行斗争,维护工人阶级利益。1926年10月,石井兵工厂宣布停工,1700多工人失业。刘尔崧迅即发动工人向当局要求复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定接受工人要求,在停工期间照发工资,并通知国民党中央工人部部长陈韵、石井兵工厂厂长朱和中同刘尔崧等商讨复工事宜。经过谈判斗争,工人获得胜利。
1927年4月15日,刘尔崧在蒋介石一手制造的反革命大屠杀中被中国国民党特务逮捕。面对反动势力的威逼利诱,他从容不迫,视死如归,就义时高呼:“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4月19日,被杀害于珠江白鹅潭,时年28岁。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