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词
古琴曲中的著名小曲之一
《秋风词》(英文名:Autumn Wind Song)是古琴曲中的著名小曲之一,也是古琴初学的主要曲目之一,曲体小型,有词。谱本出自民国初年《梅庵琴谱》。山东诸城派王鲁宾传谱,由弟子徐卓、邵森编订,1931 年初版。
《秋风词》是一首写秋天景色借景抒情的古琴曲,藉秋之景象来形容与表达思念佳人之心境。整首琴曲的演奏速度缓慢,音乐情绪悲伤。此曲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句尾连续三个同音高的音密集重复,这种三同音的尾音结合,形成一种特别的尾音韵律,且有多处撞或揉的指法改成吟,乐曲结尾将音调甩高后再徐徐结束,给人一种感叹、孤独无奈之感。
清代末期,《秋风词》就在山东诸城地区流传了。根据《秋风词》相关的历代琴谱资料按歌词与音乐的不同,有三种版本。现在广泛流传的《秋风词》的谱本为《梅庵琴谱》。
曲调探源
相关琴谱
琴曲集成》中所有与《秋风词》相关的历代琴谱资料按歌词与音乐的不同,有三种版本:第一种版本:《和文注琴谱》(1676年前)、《东皋琴谱》(1771年);第二种版本:《一峰园琴谱》曲名《怅怅醉》(1709年)、《槐荫书屋琴谱》(1840年)、《桐荫山馆琴谱》(1960年);第三种版本:《琴学管见》(1870年)、《梅庵琴谱》(1931年)。这三种版本的《秋风词》歌词,第一种差别最大,第二种与第三种版本歌词结构基本一样,差别只在第一句和最后一句。
琴曲区别
《桐荫山馆琴谱》和《梅庵琴谱》中《秋风词》不只是歌词内容、琴谱内容不同,定调也不相同。而《琴学管见》和《梅庵琴谱》则定调、歌词相同,用林钟调弹奏,琴谱内容相似雷同。《桐荫山馆琴谱》之《秋风词》和《槐荫书屋琴谱》《一峰园琴谱》歌词内容相同,定调也是同一曲调,都用黄钟调弹奏。
琴曲流传
清代末期,《秋风词》就在山东诸城地区流传了。最初为诸城琴家王既甫王心源父子所传授,曲谱收录在王氏家传的《桐荫山馆琴谱》上。后来诸城古琴王燕卿先生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传授古琴,《秋风词》在全国琴坛流传开来。
现在广泛流传的《秋风词》的谱本是诸城市派王宾鲁传谱,由其弟子徐卓、邵森编订,1931年初版的《梅庵琴谱》,曲体小型。有词。而王燕卿于1916年在济南市整理的手抄谱《龙吟馆琴谱》中的《秋风词》是没有歌词的琴曲,且注有别名《相思引》。1917-1921年王宾鲁在南京梅庵传授琴学时留下的《琴学》手抄谱,则已经有了词。
传谱者简介
王宾鲁(1867~1921),字燕卿,号东武琴士,又号飞飞子,清末民初古琴家,山东诸城普桥村(在城东南五里)人,不仅精通琴艺且通医道。他是中原地区第一位进入大专院校教授古琴的琴家,也是近代民国初年的新兴琴派——梅庵琴派的开创祖师。
作品歌词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前半段为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三五七言诗》,琴人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后半段与《湘妃怨》的一段词有些相似。
琴谱版本
注:和文注音琴谱《秋风辞》与梅庵琴谱的《秋风词》是两首不同的琴曲。
特征
歌词结构
《秋风词》是一首两个长短句组成的情歌,第一句组以三、三、五、五、七、七字句组合串连而成,押「Iㄥ」(ing)韵。第二句组以五、五、七、七、七、七字合串连而成,押「I」(i)韵。
指法
《秋风词》中运用泼、撮、吟、揉、撞、件、绰、注、退复等指法,节奏相对规整,易于学习是古琴初学入门琴曲。
第一个指法
《秋风词》的第一个指法大九挑六,在实际演奏中需要加上一个指法绰,绰的速度要与琴曲的整体速度相互呼应。也就是说第一个音的“绰”指法上滑音速度几乎也决定了演奏者整首曲子的演奏速度。按音时值长的情况下一般都会加吟装饰,在《秋风词》演奏中也不例外,在加装饰音吟猱时一转一折得圆而无碍。
主要指法
《秋风词》琴曲最主要的指法就是挑勾、挑勾挑组合而成。缓慢的乐曲中主要运用中速和低速触弦,这并不是对音质刚健的忽略,只是相对的速度比较。《秋风词》的挑勾组合指法运用中速触弦,整曲一共出现了十一次挑勾挑指法组合。古琴曲的长时音符一般都采用不同位置高低八度的音符来解决时值延长,一个音符的时值延长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减弱,这就要求古琴演奏中演奏这样组合指法时运用不同的速度和力量来表现音色音色的变化(渐欲渐微)。
指法擘剌
指法擘剌是初级曲子的最难掌握的一个指法,在古指法中,将擘剌比喻为“游鱼摆尾”。《秋风词》因为音乐情绪的需要而决定弹奏的触弦速度。这个曲子的“擘”三指并齐,斜势入弦,出弦后,三指尖应该呈一个斜面。出力不宜太刚猛,应该是含蓄内敛有所控制的力度。音量与强度应该只比后两个撮稍强一些,只有这样才能不致于使第二乐句首拍过于突兀生硬,合理的力量使用才能得到清朗洁净的音色和意境。
退复和二上
《秋风词》琴曲的指法也大量的使用了退复和二上,“一实二虚”音符组合,那么这三颗音色都是重尾音,音量应该是渐欲渐微意存幽的感觉。
作品鉴赏
《秋风词》是古琴曲中的著名小曲之一,也是古琴初学的主要曲目之一,琴曲常见的指法有挑、勾、绰、注四个手法。这是一首小写秋天景色借景抒情的古琴曲,是一首情歌,藉秋之景象来形容与表达思念佳人之心境。整首琴曲的演奏速度缓慢,音乐情绪悲伤。
此曲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句尾连续三个同音高的音密集重复,如“聚还散”“栖复惊”“知何日”“相思门”“相思苦”“长相忆”“无尽极”“莫相识”。全曲这一种三同音的尾音结合,形成一种特别的尾音韵律。其它地方如“秋风清”唱时也用同音高唱,“难为情”“绊人心”这两句主音相同,用句尾拖尾腔的方式和其它三同音成对比,给此琴曲带来变化,有画龙点睛之效果。此曲有多处撞或揉的指法改成吟,演奏和演唱的润腔就跟着有了变动,随之听觉感受自然也不一样,乐曲结尾将音调甩高后再徐徐结束,给人一种感叹、孤独无奈之感。
在《秋风词》这样的琴曲中,瑞安鼓词充满思念和淡淡的哀怨,音乐柔缓细腻,再加上特有的古琴音色表现手法,更加表现出一种清新,又带有淡淡的灰色意境。这就要求我们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要求“情”必须走在曲调之前,有了“情”才能表达出歌曲的意境和内容,就是先要“酝酿情绪”,“投入角色”。
相关评价
《秋风词》和以前的《秋风》《秋风辞》并不是同一作品。歌词中李白诗开头运用比兴手法:“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情感真挚,原谱注为:“虽为短曲,而回环往复,意短情长。按散相应之处甚多…...而熟弹之后,亦不以短小而忽之。月白风清之际,一弹再鼓,动无穷之幽趣焉。”——《金龙琴谱》
《秋风词》短小精致,技法简单,非常适合作为初级练习曲目。——巫娜《古琴初级教程》
相关作品
秋风辞
《秋风辞》首见《和文注音琴谱》,存见《东皋琴谱》、《槐荫书屋琴谱》(作《北风词》)。王迪依《东皋琴谱》定谱,收入《琴歌》和《弦韵雅歌》,定调为“正调”。《琴曲集成·据本提要》说:《和文注音琴谱》、《东皋琴谱》中“注明增加“校正或“订正者,应是传统旧曲”。查阜西存见古琴曲谱辑览》断为“明代民间”作曲。现在流传的由王燕卿传曲的《秋风词》,查阜西《存见古琴曲谱辑览》断为“清代民间”作曲。
秋风
《琴谱正传》、《西麓堂琴统》、《杏庄太音续谱》中的《秋风》,则是晋人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蒸菜、纯葵、鲈鱼脸”辞官归隐的典故。
湘妃怨
湘妃怨》是娥皇、女英二妃思舜之曲。此曲选自《谢琳太古遗音》,《黄士达太古遗音》《凤宣玄品》《重修真传》《琴书大全》《文会堂琴谱》《杨抡伯牙心法》《太古正音琴谱》《理性元雅》《乐仙琴谱》《兰田馆琴谱》《琴学轫端》《双琴书屋琴谱》均有著录。此曲中的一段词:“入我相思门……莫相识”与《秋风词》的后半段相似。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曲调探源
相关琴谱
琴曲区别
琴曲流传
传谱者简介
作品歌词
琴谱版本
特征
歌词结构
指法
第一个指法
主要指法
指法擘剌
退复和二上
作品鉴赏
相关评价
相关作品
秋风辞
秋风
湘妃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