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陵
甘肃省泾川县的阮国历史遗迹
阮陵是阮国遗存的古迹,其大概位置就在泾川县水泉寺(共池)方园5公里内的地方。自古以来人们就把这一带地方通称为阮陵,故产生了阮陵书院、阮陵渠、阮陵乡的近代遗存。阮陵是阮国国王和其子孙的安葬地,位置就在水泉寺附近。
简介
阮共遗存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如果要比较泾川古迹年代,阮陵、共池是历史最为久远的古迹,也就是最珍贵的古迹。
阮陵这个古老的名字,如一朵永不消散的白云,数千年以来一直在泾州古城(水泉寺)上空飘荡,让人们无法忘记它的真实存在。由于历史久远,远古方国处在信史时代,那时还没有专门的历史记载,阮国的记载能出现在《诗经》上算是幸运了。
渊源
阮姓人,以国为姓,起源于泾川,先迁陈留,后迁南方、台湾省越南等地。阮姓成为国内外大姓,在当今盛世,人们寻根拜祖蔚然成风,明确阮陵地点显得十分重要。为此泾川县政协副主席张怀群委托王秀成对此作以调查。王秀成翻阅了不少有关泾川文史资料,都没有准确的记载,于是王秀成走访民间。文史专家史生金说:“村西盘顶子是个很老的地方,是古代人祭天、祭神的地方。”泾川文化界也认为盘顶子是商周时期的祭天台。王秀成对祭天、祭神之说进行了探讨,古人对王十分尊崇,视之为天,死后又称升天,成了在天神灵。有本古戏叫《闯宫抱斗》,是写商朝末年的事。帝辛最终自焚,有句唱词是:“火化了摘星楼民把天叫。”这里的天,也指王,“祭天”是祭王灵的又一尊称。古代人们因为疾病、灾害等原因祭天,求神灵保佑,这是古代的风俗。阮陵作为阮国王陵,必然也具备了保佑子孙的神权。“祭天”“祭神”是人们把死去的人神化后的一种祀祭形式。盘顶子是阮陵的另一佐证,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水泉寺村民修庄子,在盘顶子东南麓发现一古代墓道,直通盘顶子底部,人们又尽快掩埋,没有再敢挖,所以村中说盘顶子是古墓,这就解开了是陵还是台的谜。另外王秀成在清乾隆年编写的《泾州志》又惊喜地发现,泾州籍人明济南市同知温应璧撰《重修水泉上寺记》碑文中载:“古城之西,近阮陵,生苯。”这句话清楚指明阮陵具体地点。盘顶子就在古城西,距城不足二百米,山上长有一种小灌木,就是文中说的苯。这个资料与王秀成的分析不谋而合。
盘顶子山有后人修的梯田,王秀成小时候常跟父亲上山种地,山坡向东南,呈三角形,山之巅就是盘顶子,呈圆形。上有约三亩地的平地,四周为二丈多人工土崖,四周坡面散布有许多灰坑,到处可找到黑色陶片,东南坡有面积较大约一米厚度的灰层,应是人们“祭天”的遗存。山上古墓很多,有汉墓。除汉墓外还有许多早期墓葬,用白层岩石封口,内有粗糙的黑陶。这种墓是商周墓群,按礼来说山巅则是地位最高的人,阮国王陵了。古代人选择墓地大都在向阳之地,很讲究风水,盘顶子山坡面向东南,望文宿之星,聚东南之紫气,福荫后代子孙。站在山巅,共池县城全收眼底,向东南远眺夸父峰,嵩山、回山巍巍笔立。阮陵从地形上来说是风水宝地。
目录
概述
简介
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