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问者,不敢不以诚答。或问: “为文宜何师?”必谨对曰: “宜
颜师古圣人。”曰: “古圣贤人所为书具存,辞皆不同,宜何师?”必谨对曰: “师其意不师其辞。”又问曰: “文宜易宜难?”必谨对曰: “无难易,惟其是尔。”如是而已,非固开其为此,而禁其为彼也。
夫百物朝夕所见者,人皆不注视也,及睹其异者,则共观而言之。夫文岂异于是乎?汉朝人莫不能为文,独
司马相如、
司马迁、
刘向、
扬雄为之最。然则用功深者,其收名也远。若皆与世沉浮,不自树立,虽不为当时所怪,亦必无后世之传也。足下家中百物,皆赖而用也,然其所珍爱者,必非常物。夫君子之于文,岂异于是乎?今后进之为文,能深探而力取之,以古圣贤人为法者,虽未必皆是,要若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之徒出,必自于此,不自于循常之徒也一若圣人之道,不用文则已.用则必尚其能者。能者非他,能自树立,不因循者是也j有文字来,谁不为文,然其存于今者,必其能者也。顾常以此为说耳。
韩愈(768—824),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
义县,世称韩昌黎。贞元八年(792年)
进士。曾任国子博士、
刑部侍郎等职,因谏阻
李纯奉迎佛骨被贬为
潮州市刺史。后官至
吏部侍郎。卒谥“文”。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
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
宋诗影响颇大。有《
昌黎先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