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泽
瓦尔泽
(1878~1956) 罗伯特·瓦尔泽( Robert Walser,1878―1956),瑞士作家,20世纪德语文学的大师,在欧洲同弗兰兹·卡夫卡詹姆斯·乔伊斯罗伯特·穆齐尔等齐名。在世时读者稀少,被《洛杉矶时报》认为是20世纪最被低估的作家。受到卡夫卡、瓦尔特·本雅明赫尔曼·黑塞等诸多作家推崇。
简介
瑞士德语作家罗伯特·瓦尔泽(Robert Walser)的命运与阿尔卑斯山皑皑白雪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白雪意味着辽阔和淡泊,宁静与质朴,它意味着与任何其他色彩的格格不入。瓦尔泽就像一片轻轻的雪花那样,飘落到沉重的大地上,又悄悄地融入大地。直到瓦尔泽去世后,这位卓有才华的作家才引起国际文坛的普遍关注。如果说瓦尔泽是一块久藏在阿尔卑斯山麓白雪之中的瑰宝,这也许对熟知瓦尔泽一生和其创作的人来说并不过分,因为瓦尔泽和他隽永的文学风格既把人带进一种类似东方王维的高远和陶渊明的超凡脱俗般的美学意境,同时又置人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审美情趣之中。他的文本语言像是窃窃私语,却更像轻轻飘落的雪花,在平静中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瓦尔泽远远算不上欧洲传统意义上的文人(homme de Lettre),但仍不失为文人的楷模,现代著名奥地利作家罗伯特·穆齐尔(Robert Musil)曾经说过,弗兰兹·卡夫卡不过是瓦尔泽人格的一个特殊侧面而已。穆齐尔称瓦尔泽是现代主义德语文学的开山鼻袓,瓦尔泽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象征……
具体介绍
瓦尔泽,R.,RobertWalser(1878~1956)
瑞士作家。父亲是书籍装订工。1892年起先后从事过银行和保险公司职员、科学家助手、缝纫机厂职员和家庭佣人等多种职业,同时进行文学创作。1898年开始发表诗歌。1905年去柏林专事写作。1913年后返回故乡隐居,1920至1929年先后在伯尔尼档案馆和地产公司任职,后患精神病,几度试图自杀。1929年被送入瓦尔道精神病疗养病,1933年转入黑里绍的精神病院,1956年去世、
那是一九五六年的圣诞节,瓦尔泽在瑞士赫利萨(Herisau)精神病院美美地吃了一顿午餐,酸菜猪排香肠加甜点心,比往常丰盛得多。饭后,这位患了二十七年精神分裂症的作家与往常一样独自出门散步,这已是他几十年养成的习惯。与德语文学史上另一位患精神病的名作家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一样,瓦尔泽在精神病院的床下也是一堆破鞋,散步在瓦尔泽的生命中的重要程度远远超过文学创作,他的一生可以用“散步”两个字来概括。阿尔卑斯山的冬天是雪的世界,瓦尔泽在寂静的雪地里走着走着。他走过火车站,穿过一片树林,走向那堆废墟,那是他想去的地方。他一步一步向废墟走去,步伐是稳健的,他甚至没有去扶一下路边的栏杆,或许是怕碰掉栏杆上洁白的积雪。忽然他身子一斜,仰面倒下,滑行了约两三米,不再起来。若干时间以后瓦尔泽先被一只猎狗发觉,接着是附近的农民,然后是整个世界。
相关作品
瓦尔泽从30年代初期起,在文坛上便被人遗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作品中寓意、朦胧的特点又引起批评家注意,被称为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的先驱。他的作品多选择受压抑的小人物的经历作为题材,以表现人的个性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遭受蹂躏的问题。他的作品没有贯穿始终的完整故事,只有孤立的、互不联系的情节和大量的气氛渲染。他的3部重要小说都带有自传性。《丹诺兄妹》(1907)的主人公西蒙·丹诺,从事过多种职业,到处都无法站稳脚跟。《助手》(1907)表现约塞夫·马蒂在给一个工程师当助手的半年时间里所看到的资产阶级家庭的虚伪、堕落,以及他自己作为局外人的种种感受。《雅科布·封·贡滕》(1908)以日记的形式,描写一个孤儿院的孩子在各种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下个性发展受到的压抑。这个孤儿院就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象征。这些作品具有同情下层人民、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倾向。
他的其他作品还有《诗集》(1909)、长篇小说《玫瑰》(1924),以及《散步》(1917)、《诗人的生活》(1918)等。
人际关系
只有一个人从1936年起开始寻找瓦尔泽的真实价值,并一直陪伴着瓦尔泽走完生命的旅途。他便是瑞士出版家、作家和文学批评家卡尔·塞里希。塞里希定期去看望瓦尔泽,与他一起散步交谈,日后发表了著名的日记《与罗伯特·瓦尔泽一起漫步》,记载了他与瓦尔泽持续二十年的谈话。在那漫长的散步途中,塞里希走入了久已沉默的诗人瓦尔泽的内心,瓦尔泽重新开始倾吐对人生和文学的真知灼见。尽管瓦尔泽看上去是个患精神分裂症的病人,西服的纽扣常常扣错,但他的思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正常的。塞里希为了使瓦尔泽能改善一些生活而积极奔走,帮助他出版了散文集《巨大的小世界》,并在德语文学界到处征集捐款。赫尔曼·黑塞领导的瑞士作家协会也拨款资助,这样才使瓦尔泽避免因交不起饭钱而被驱到贫民救济院去的命运。瓦尔泽姐姐丽莎1944年去世后,塞里希便正式成为瓦尔泽的监护人并获得了一部分原在丽莎手中的瓦尔泽手稿。瓦尔泽去世后,精神病院将瓦尔泽遗物交给塞里希,那是一只旧皮鞋盒,里面装着五百二十六张写满密密麻麻铅笔小字的手稿,这些手稿上的字迹只有一至二毫米,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些手稿竟全部是写在一些废纸上,如车票、日历、卷烟壳等等。1944年至1953年,塞里希整理,收集了瓦尔泽大量手稿和散见于报纸、刊物的作品,并与其他学者一起开始用放大镜破译瓦尔泽的铅笔手稿。1960年塞里希死于车祸,瑞士政府为他设立了塞里希基金会,继续他未竟的事业。1961年,瓦尔泽的五本散文集问世。目前瓦尔泽的铅笔手稿亦已汇卷出版。我们今天能看到的瓦尔泽的二十卷全集,里面有塞里希的一大份功劳。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简介
具体介绍
相关作品
人际关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