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蝻
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动物
蝗蝻,(剑角蝗科)体长仅4.8mm,体色褐色,眼后方具白色的纵纹,两眼间至腹背末端尚有1条白色的纵线,后脚腿节特别发达。生活于低海拔山区,栖息于地面的枯叶层。本种若虫较少见,尤其体背中的白色纵线特别醒目,无法辨识属于何种蚱蜢
形态特征
跳蝻又名若虫,蝗虫(直翅亚目)由受精卵孵出的美国白灯蛾没有翅,能够跳跃,叫做跳蝻,跳蝻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因此又叫若虫。若虫一生要蜕皮5次。昆虫由受精卵发育到成虫,并且能够产生后代的整个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
跳蝻是蝗虫的幼虫,在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中被称为若虫。跳蝻与蝗虫的区别正是若虫与成虫的区别,即生殖器官发育程度上的差异,这是最本质的区别。
蚱蜢的发育过程可分为受精卵--若虫成虫三部分。
灭蝗的最佳时期为若虫阶段。因为此时的蝗虫既没有对农作物构成严重危害,而且易被发现并易被消灭。
生活习性
一般为5龄,部分种类为4或6龄,蚱科有的蝻可达7龄。有些种类的雌性雄性者多1龄。蝗蝻在发育过程中,不同龄期除身体不断增长外,有些形态特征差别也较大。其一,触角节数随龄期的增长而增多。其二,翅芽随龄期的增长而从小逐渐增大,而且通常在低龄期幼蝻的翅芽尖向下,后最2个高龄期蝻的前、后翅芽向上翻折,后翅在外掩盖着前翅,需到羽化为成虫时才改变过来,由此可以区别低龄、高龄和成虫期。其三,前胸背板的大小与形状不同。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