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域寺她是临清古县的一处重要建筑,是著名的佛家圣地,是具有很多传奇故事的神秘殿堂,是被人们所尊崇的明、清临清河西八大寺之首。月洼寺是该县境内一处历史悠久的古代
寺院,月洼寺遗址的基础上,建设一个占地500亩,水域面积不低于200亩的大型文化公园。
净域寺位于
临西县仓上新村东约800米处,俗名月洼寺。她是临清古县的一处重要建筑,是著名的佛家圣地,是具有很多传奇故事的神秘殿堂,是被人们所尊崇的明、清临清河西八大寺之首。
净域寺,现遗址高出
地平线近2米。遗址长、宽各127米,遗址面积1.6万平方米。现由
五台山高僧率一行僧众到此驻足、投资,月洼古寺。 2014年1月2日重见,并举行
开光仪式。
今仓上村,旧名仓集镇、旧县级。在
仓上村东的南、北“月洼”之中,
后赵和
北魏曾两次在这里建
临西县。后赵建平元年(330年)刚刚登上皇帝宝座的
石勒(在今
邢台市登基)即在此建
临清市县,县衙址在今净域寺
东北地区的“卧牛坑”,史称“水东”临清。北魏太和二十一年(197年)再建县衙于“水西”,即今仓上村的“堂台子”,史称“水西”临清。至金天会五年(1127年),因患水和
大运河东移等原因,古临清东迁40里至曹仁镇(今临清旧县)。自后赵始建临清至
金朝东迁,古临清县城在
仓上村东共存在了797年。
在
北魏“水西”临清县城中,初唐时期建有净域寺,因其建在月洼之中,故民间称“月洼寺”。他居于北魏旧县城北端,是
临清市古县城中的一处重要景点,是著名的佛家圣地,是具有很多传奇故事的神秘殿堂,是明、清临清河西八大寺之首。清乾隆十四年《临清洲志》载:“净域寺,俗名月洼寺,去龙潭不远,寺甚古,凡水潦大于寺殿址,正与水齐,水即增,至存”。民国二十三年《
临清县志》记载:“净域寺,唐时建”,今天的考古调查也证明,净域寺的考古调查收获颇丰。她的早期遗存是
隋唐遗物,见有隋表釉、唐黄釉类碗、钵、
执壶、罐、烛插等器皿。亦见两朝红、蓝、陶器皿,如钵、炉等。还见有
唐朝早期的砖瓦、
瓦当、砖石构件等物。调查表明,净域寺的确建于初唐。净域寺的得名标明了大唐帝国的文治武功,说明了域内清净、政通人和,佛教文化在古
临清市地域异常兴盛。净域寺的考古调查,除见有隋、唐两代的大量遗存外,还有宋、元、明、清历代的遗存。其中包括宋代的哥、定、钧、建、
龙泉市,磁州等窑口的盘、碗、炉、
佛造像、灯具、三彩兽吻、瑞鸟纹和龙纹瓦当等。还见有较为珍贵的元代
青花高脚杯,明代早、中期的大量青花瓷遗存。遗存调查表明:净域寺在初唐、
北宋和明代早中期三个时期十分兴盛,衰败于
清代中晚期。到
抗日战争时期,仅存的三间西厢房也被拆除,净域寺1300多年的辉煌历史就此结束,寺内的大铁钟,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拉去造了
手榴弹,佛家的
圣物变成了杀戳人类的凶器。1947年,最后的两块石碑也被拉去修了王铎寺村西的过路桥。净域寺,“荒冢一堆草没了”。
净域寺居于
北魏临清故城北端的北月洼之中,故称“月洼寺”。其遗址、宽各式各样127米,总占地1.6万平方米。她东邻在汉屯式别河基础上开凿的古
大运河(又名
永济渠、御河),西依
鲧堤(称汉金堤),北靠古城墙,南望龙潭寺(潭腿的发源地)钟灵神秀,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唐、宋时期,净域寺基址高出地面4米左右,寺上殿宇巍峨,古木参天,晨钟暮鼓、香烟鼎盛,“实一方之巨观也”。如果在月夜看去,一片黑沉沉的古寺映着月光,寺东的大运河波涛滚滚,帆如林,愈有一种“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情画意。考古调查表明,净域寺历史上大的重修当有两次,一是
北宋、二是明代早中期。初唐始建后,宋、明两代大规模的重修,使净域寺达到了
临清市域内空前规模。明代重修后的净域寺,有三重殿庑,建筑雄伟。大红山门南向,一对高大的
石狮雄距于山门左右。山门内有重修净域寺的石碑两通,还有钟、鼓二楼。寺内
松柏迭翠,槐柳争春。绿荫掩映下的天座大殿金碧辉煌。前面天王殿,供奉
弥勒菩萨,体态安祥,笑口常开。四大天王威风八面,力拔群山,驱鬼降魔,两旁侍立。中间
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左、右
摩诃迦叶、
阿难陀,端庄严谨。
十八罗汉千次百态,神色威严,显示着佛家的圣洁。后殿供奉十殿阎君
为安定教民、泓扬佛法,经
邢台市宗教局批准,
河北省宗教局备案,于2001年春,由
五台山高僧悲理大师到净域寺主持,重建净域寺。2001年古历8月14日,西配殿破土;2002年7月,大雄宝殿破土。不久的将来,将重新恢复净域古寺的庄严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