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切涅格人
7世纪中亚大草原的半游牧民族
佩切涅格人(Pechenegs),为操阿尔泰语系中突厥语的一支勇猛好战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擅畜牧、骑射和冶炼
佩切涅格人属于突厥人的一支,曾经是西突厥联盟的一部分,后来被葛逻禄驱逐,由锡尔河下游和咸海地区向西迁徙,最终到达伏尔加河乌拉尔河之间的地带。大约在公元913年,可萨人与乌古斯人联合将佩切涅格人再度驱逐,佩切涅格人被迫再度西迁,将亚速海以北的马扎尔人赶走,占领了列维底亚。后来,他们继续西进,将俄罗斯草原西部的阿特尔库祖占领。公元934年,他们在色雷斯加入匈牙利大军的队伍,开始了对拜占庭帝国的攻击。公元944年,由于罗斯王公的求助,佩切涅格人袭击了拜占庭帝国的本土。公元1026年,他们被康士坦丁·台吉内斯击败。从公元1088年到1089年,钦察人退回俄罗斯,佩切涅格人以此为契机,又一次发起了对色雷斯的进攻,并打到了亚德里亚堡南部的伊普萨拉,阿历克塞以缴纳金银财宝为条件,才使得佩切涅格人撤军。公元1091年4月29日,拜占庭同钦察人联合,在列瓦尼恩山将佩切涅格人击败。公元1122年,约翰·科蒙勒努斯对佩切涅格人展开袭击并将他们屠杀,自此之后,佩切涅格人在俄罗斯草原上的地位正式被乌古斯可汗人和钦察人取代。
佩切涅格人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他们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佩切涅格人拥有自己的信仰,和其他突厥游牧部落一样信奉萨满教,并掺杂有日出、图腾和祖先崇拜等。
名称来源
关于佩切涅格人的来源,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形成定论,很多问题需要更进一步研究。佩切涅格人的祖先被追溯到陀迦玛时代,即:属于雅弗之孙的后裔。十世纪的史学家约瑟·本·格林(Joseph ben Gorion)在他的著作中提到,陀迦玛的儿子Kozar有九个兄弟,他们分别是保加利亚人、佩切涅格人和其他突厥群体的祖先。根据《往年纪事》的记载,佩切涅格人是被赶入耶特里弗荒漠以实玛利族的后代。编年史学家认为,东方的游牧民族与半游牧民族都起源于《圣经》中的以实玛利族。除了这些传说之外,学者们对这一问题也进行了一些具体研究。君士坦丁七世的《帝国行政论》第37章指出,佩切涅格人中的三个部落以“康加尔(kangar)”著称。因此,“kangars-Pecheneg”成为研究佩切涅格人起源的重要线索,多数学者认为“kangars”是中原地区古代的康居。
历史发展
起源
佩切涅格人起源于中亚地区的康居人(kangar),生活在咸海锡尔河中游之间的地区。作为一个游牧民族,佩切涅格人具有很强的战斗力,且流动性强。后因乌古斯人西迁,在九世纪上半叶被迫西迁到乌拉尔伏尔加河之间的地区。九世纪下半叶,遭到乌古斯人与可萨汗国的夹击被迫再次西迁,最终突破马扎尔人的防线,可萨汗国自此开始衰落,佩切涅格人的主体部分西迁到南俄草原第聂伯河多瑙河之间的地区。西迁后的佩切涅格人位于南俄草原与巴尔干半岛交界地区,基辅罗斯与拜占庭两大势力之间,占据瓦希商路,经常掠夺基辅罗斯到拜占庭帝国进行贸易的商队。他们参与保加利亚人与拜占庭帝国之间的战争,拜占庭帝国与基辅罗斯之间的战争,袭击拜占庭国家边境地区,发动佩切涅格战争,五次对基辅罗斯国家发动规模较大的战争,充当各国的雇佣军。由于第二次围攻基辅与佩切涅格战争的失败,佩切涅格人的主力基本被消灭。直到1122年,小部分佩切涅格人渡过多瑙河,一直打到色雷斯和马其顿王国地区。这是佩切涅格人最后一次侵掠拜占庭帝国,这次战争中佩切涅格人全军覆灭。此后,佩切涅格人逐渐消失,与周围其他族群融合。
西迁
公元前一世纪到四世纪,佩切涅格人或康哈尔人的活动范围在咸海锡尔河中游之间的地区,最早生活在以今塔什干为中心的地区。公元744年,第二突厥汗国衰落,回纥汗国夺取了霸权,他们的盟友葛逻禄把乌古斯部落联盟从其所在蒙古西北部的栖息地强行驱逐出去。乌古斯可汗占领了沿锡尔河中游一带的可只曲而惕山麓和巴旦河上游地区,与佩切涅格人为邻。八世纪下半叶,乌古斯人驻牧在中亚中亚河中地区边境,他们的首领最初联合了一些葛逻禄人与基马克人,攻击由佩切涅格人统领的部落联盟(别赤那,巴只吉儿的和拏哈儿答)。九世纪上半叶,在撒莱领导的乌古斯人与佩切涅格人的战争中,双方相互攻击,局势反复不定。乌古图斯人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占领了锡尔河下游和咸海(咸海)地区。佩切涅格人因此离开了他们的故乡,寻找新的家园。根据君士坦丁七世(公元948-952)的描述,他们当时定居在乌拉尔-恩巴河和伏尔加河之间的区域。
佩切涅格人游荡在降水地区和牧场。他们与各方向的许多人种毗邻:北部是克普恰克人,西南是哈扎尔,东部是乌古斯,西部是斯拉夫人。这些民族都袭击佩切涅格人,同样佩切涅格人也袭击他们。乌古斯人获得了可萨汗国的支持,他们联合起来夹击佩切涅格人。大约在九世纪下半叶,他们发动攻击,佩切涅格人被击溃,被迫再次西迁。佩切涅格人的西迁成为可萨突厥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可萨汗国在其他族群中是令人生畏的强国,但是佩切涅格人成功的西迁暴露出了可萨汗国的衰落。佩切涅格人西迁后,乌古斯人占领了其原来的领地。可萨汗国的经济基础是商业,西迁的佩切涅格人和基辅罗斯人不断的袭击商路。965年,罗斯人攻陷了可萨汗国的首都,可萨汗国覆亡。
扩张
大约在850年或在860年,佩切涅格人受到可萨人与乌古斯人的夹击,兵败时正好与马扎尔人相遇,于是佩切涅格人把马扎尔人驱赶出顿河和第聂伯河之间列维底亚,使其西迁到阿特尔库祖。随后,佩切涅格人逐步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突厥一佩切涅格人,他们的领地为东接古思,南为布尔塔斯(伏尔加河保加尔人)和巴拉达斯。西邻马吉伽里人及罗斯人,北为鲁沙(河)。该国在一切方面都类似基马克国。第二部分是可萨一佩切涅格人,他们赶走马扎尔人之后,征服了当地的可萨人,并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他们的国家东为可萨山,南面为阿兰人,西邻格鲁吉亚海,北接密尔瓦特。他们有毡房、帐篷、牛羊。他们在可萨山中的牧地上游牧迁徙”。此后,佩切涅格人不断向北扩张,1048年佩切涅格人渡过多瑙河,占领了今乌克兰南部,他们在这里统治了一百多年。他们领土的边界大致是顿河东部和多瑙河的西部。
同化
公元1091年4月29日,拜占庭同钦察人联合,在列瓦尼恩山将佩切涅格人击败。公元1122年,约翰·科蒙勒努斯对佩切涅格人展开袭击并将他们屠杀,自此之后,佩切涅格人在俄罗斯草原上的地位正式被乌古斯可汗人和钦察人取代。
人口分布
佩切涅格人起源于中亚地区的康居人,作为铁勒的一个部落出现在《隋书》中。这使得佩切涅格人延续了游牧族群的生活习惯,后因乌古斯人西迁,被迫向西迁徙,最终突破马扎尔人的防线,西迁到南俄草原。公元前一世纪到四世纪,佩切涅格人或康哈尔人的活动范围在咸海锡尔河中游之间的地区,他们最早生活在以今塔什干为中心的地区。公元744年,第二突厥汗国衰落,回纥汗国夺取了霸权,他们的盟友葛逻禄把乌古斯部落联盟从其所在蒙古西北部的栖息地强行驱逐出去。乌古斯可汗占领了沿锡尔河中游一带的可只曲而惕山麓和巴旦河上游地区,与佩切涅格人为邻。
大约在850年或在860年,佩切涅格人逐步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突厥一佩切涅格人,他们的领地为东接古思,南为布尔塔斯(伏尔加河保加尔人)和巴拉达斯。西邻马吉伽里人及罗斯人,北为鲁沙(河)。该国在一切方面都类似基马克国。第二部分是可萨一佩切涅格人,他们赶走马扎尔人之后,征服了当地的可萨人
根据君士坦丁七世(公元948-952)的描述,佩切涅格人当时定居在乌拉尔-恩巴河和伏尔加河之间的区域。作为常见的草原习俗,一部分佩切涅格人留在原来的领地并与乌古斯人混居。
民族文化
社会结构
佩切涅格人有一位国王,统帅部落联盟。各部落的首领可以不经过最高可汗而与其他民族达成协约,具有很大的自主性。10世纪,这支游牧力量由8个部落组成,分别为亦尔添部(Iabdiertim)、佐兀尔部(Kouartzitzour)、吉刺部(Kato Gyla)、阔勒纰部(sy-roukalpei)、察刺孛亦部(Charaboi)、塔尔马特部(Borotalmat)、绰本部(Giazichopon)、邹本部(Boulat-zopon),对应的酋长分别是拜赞斯(Baitzas)、阔埃尔(Kouel)、阔尔阔台(Kourkoutai)、亦斡斯(Ipaos)、凯敦姆(Kaidoum)、科斯塔斯(Kostas)、吉亚兹(Gi-azis)、巴塔斯(Batas)cs7)。每个部落又分为5个小部落,各自拥有其首领。亦尔添部、佐兀尔部和吉刺部被称为“康加尔”(Kanger),最勇猛好战,地位尊贵。
经济活动
佩切涅格人经营一种粗放式的经济,畜牧业几乎是他们的全部收入来源,饲养的动物有牛、羊、马等。基辅罗斯人从他们那里购买大量的角牛和羊等,这样他们可以生活得更加舒适。冬季来临时,他们也会在河谷附近从事自足的农业生产。佩切涅格人种植的作物有小麦和粟等。阿拉伯作家马瓦集曾描述,佩切涅格人是一个相当“富裕的民族”,几条重要的国际商路穿过他们控制的区域,他们利用这一优势发展过境贸易,主要贩卖的商品有兽皮、蜂蜡和奴隶等。佩切涅格人掌控着由北向南的水路,主要为从基辅罗斯前往拜占庭首都伊斯坦布尔市的重要商路,即波罗的海第聂伯河到达黑海的重要航路。这条航线经过佩切涅格人的中心地带,若没有提前和他们进行磋商和签订条约,以及交纳一定的保护费,佩切涅格人基本上会抢劫过往商人。
生活习俗
在此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佩切涅格人从一开始便过着游牧民族的生活。
佩切涅格人的社会内部有明显的阶级分化现象,社会单位打破了血亲关系,最高权力掌握在部落首领的家族和宗族手中。佩切涅格人拥有自己比较独特的汗位继承制度。根据部落中盛行的习俗和传统,汗位并非由直系血脉继承(即父亲传给自已的儿子或兄弟),而是传给其兄弟或妻子兄弟的儿子,这样旁支血统也可以享有统治权力,具有某种民主色彩。奴隶制度在他们的政治生活中不占重要地位,奴隶没有投入到大规模的生产盈利事业中去,只零散地用于家庭日常劳动。
宗教信仰
佩切涅格人拥有自己的信仰,和其他突厥游牧部落一样信奉萨满教,并掺杂有日出、图腾和祖先崇拜等。
军事特点
佩切涅格人作为游牧民族,具有战斗力强、流动性强、贪婪的特征,这成为他们趋向战争的主要原因。首先,在佩切涅格人西迁之前,他们以游牧打猎为主要生计。由于其战斗力强于周边族群,佩切涅格人西迁之后,在与拜占庭帝国基辅罗斯的战争中经常取得胜利,从而获得战利品。另一方面,不断的战争却刺激了佩切涅格人的好战精神。战争迫使佩切涅格人丢下原来的谋生手段,转而钻研战争的技能,他们最初是出于自卫,日后却把战争作为谋生手段,通过战争和掠夺财富来维持生活。佩切涅格人善于使用弓箭,有自己的阵型。作为游牧民族,佩切涅格人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他们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对于他们而言,生活物品易于运输,对外战争往往具有“突袭”的色彩。他们的敌人想要弄清楚他们的踪迹、作战方针也比较困难。这也是他们取得胜利的原因之一。
相关资料
由美国丹尼斯·塞诺主编的《剑桥早期内亚史》讲述了佩切涅格人在内亚各个历史时期的成就。
参考资料
..2024-01-04
..2024-01-04
目录
概述
名称来源
历史发展
起源
西迁
扩张
同化
人口分布
民族文化
社会结构
经济活动
生活习俗
宗教信仰
军事特点
相关资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