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坡庙在市区京果街1号。该处为
东晋蹋宾国僧人达毗耶舍“结茆讲经”的塔坡岗“经堂"旧址。
相传此山岗因唐
贞观二年(628)曾出土经堂的铜佛三尊,遂得名“
佛山市”,故此地与佛山得名有关。唐以后建有经堂寺,至明初
洪武间大毁寺观时被拆,明天启七年(1627)拟重建时,塔坡岗已开辟为普君墟,不宜建寺,遂迁址万寿坊重建“塔坡禅寺”(经堂古寺)。而该旧址则建为
岱庙,又称塔坡庙,于清
爱新觉罗·颙琰元年(1796)重修。规模极小,通面宽仅4.58米,建筑面积不足42平方米,竟分为头门和正殿两进,马鞍式风火山墙,梁架为硬山搁。庙前原有一口水井,相传是
唐朝始建时所凿,井泉清冽,永不枯竭,至今附近居民仍在使用。在井台旁的屋墙上,原镶嵌有唐
贞观二年的“
佛山市”石榜及“佛山初地”、“牧唱遗风”石匾等遗物。古镇佛山曾以庙宇众多驰名于世,弹丸之地竞有大小神庙148座之多,由于工商业城镇寸金尺土之故,比该庙还小的庙所在多有,塔坡庙虽小,却是佛山得名的重要物证,具一定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