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䳍
䳍属动物
孤(学名:Tinamus solitarius),Vieillot命名于1819年,脊索动物门,今鸟亚纲,样子像鸡和鹌鹑,是一种美洲的小型的非典型的地栖性走禽。
形态特征
孤䳍平均长45厘米。体重1014-1900克。孤䳍同时具有平胸类和突胸类的特点,因此孤䳍虽然也善于奔跑,但却能做短距离的飞翔。孤䳍是古颚总目中进化比较成功的类群,是中等大小的鸟,头很小,颈细,腿粗壮。
背部的色调由橄榄色至褐色不等,颈下羽毛的明暗部分亦有不同,且有黑色斑纹。Tinamus solitarius pernambucensis的羽毛较黄,在颈部有较多斑纹。全身羽毛为浅棕色。顶冠往往比上部暗。下颏和喉咙白色,下胸部和腹部呈奶油色。肛门区域呈橙色。尾下呈橙色,带有模糊的暗色带。背部灰褐色,臀部逐渐变成褐色,整体被黑色明显遮挡。翼羽有棕色基部和较暗的末端。飞羽有黑色不完整的条纹。
鸟喙黑色,尖端更清晰。虹膜呈深棕色。腿蓝灰色。
分布与栖息
孤䳍分布于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合作共和国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主要分布在巴西东南部巴伊亚州米纳斯吉拉斯州东部、圣埃斯皮里图州里约热内卢圣保罗州、马托格罗索州东部、巴拉那州圣卡塔琳娜州和南里约格兰德州北部。它还分布在巴拉圭东南部和阿根廷东北部的米西奥内斯省。
孤䳍栖息在低地潮湿的热带雨林及山区高达海拔1200米的森林。它们栖息在次生林,且能容忍一定程度的间伐。这些鸟类特别喜欢几乎没有灌木的原始森林,它们在地表不平坦或非常不平坦的地方很常见。据考证,每只鸟都需要生活在30公顷的原始森林中。然而,大规模的外来植物种植园并不受其欢迎。目前,孤䳍由于城市化、工业化、农业扩张和相关道路建设导致的持续森林砍伐而受到威胁。它也受到过度捕猎的影响。据观察,孤䳍并不难在适宜的栖息地中引入。在一片原本并不分布孤䳍的1500英亩的森林碎片中,它们被发现能够维持一定数量的种群
生活习性
孤䳍是体形笨拙的森林鸟;动作并不十分敏捷,飞行能力弱。受到惊吓时,最常见的反应是身体贴近地面悄悄爬开或蹲伏着隐藏起来,只有在快被发现时才会振翅飞出。平时以身体与树枝平行的姿势,蹲在树上休息,不过要找到合适的粗枝并不容易。其腿上有十分粗糙而有保护作用的鳞片,使它们能在树干上蹲稳;在地面取食掉落的果实和种子,偶尔也吃些昆虫;有时会在林中的浅水坑中洗浴。
雄鸟通常比雌鸟鸣叫声更大,因为雄鸟的声音是说服伴侣的主要工具。尽管如此,两性都会发出呼叫,这主要是为了让它们每天表明自己的位置。雌鸟的声音更深沉,有不同的语调和音符。雄鸟通过发出轻柔的、重复的小叫声来与自己的后代交流。
繁殖
孤䳍通常将巢筑在林下地面浅凹,铺上草茎。交配后的雌鸟会产生6-14枚蓝绿色或绿松石色的卵,外表有光泽及充满色彩。雄鸟负责孵蛋,离巢觅食时在巢和蛋上盖上枯叶;此外,雄鸟还负责养育雏,直到幼鸟能够独立生活为止。
孵化期为19天。雏鸟都是同时孵化的。出生后,它们的羽绒在25-28天后被幼年羽毛取代。孵化后几个小时,雄鸟将它们引出巢穴,发出几乎听不见的小声鸣叫。在危险的情况下,雄鸟会进行肢体表演以分散捕食者的注意力:它假装受伤或飞行困难。另一个策略是自己蹲下并将小家伙藏在它的翅膀下。幼鸟很快就擅长寻找食物,但雄鸟会继续向幼鸟展示寻找丰富资源的合适地点。在10-20天之间,幼鸟变得独立,然后离开父亲的领地。3个月后,幼鸟的羽毛就完全成鸟化了。
保护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8年 ver3.1——近危(NT)。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与栖息
生活习性
繁殖
保护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