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崇德
中国抗战时期的革命先驱
高崇德(1904年-1995年),女,出生于辽宁省黑山县胡家镇小荒村。曾是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张学良的副官、秘书吕正操的妻子。
九一八事变后,随吕正操部队进到关里,投入抗日救亡运动的行列。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高崇德频繁从东北军各个军火库偷偷将武器弹药运往八路军防区。报纸将这一案件称为“民国第一军火失窃案”。
1995年,高崇德因病逝世,享年91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04年,高崇德出生在辽宁省黑山县胡家镇小荒村,父亲在她8岁时离世,只剩母亲带着她和弟弟艰难度日。1928年,高崇德和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黑山县的第16旅的营长,吕正操结婚。
抗日救亡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奉命撤到关内。当时吕正操担任的是东北军53军116师647团的团长。吕正操和高崇德夫妻俩对东北军撤到关内不甘,于是,高崇德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团体,每天跟着团体到街头贴标语,发传单,号召国人团结起来,向日本人讨回东北地区。随后,吕正操的部队被调到河南省,高崇德也随丈夫部队来到河南。高崇德在河南新乡建立一个留守处,专门负责收留被战争打乱的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散兵,召集了300多名东北军士兵,成了一支运输队。
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高崇德频繁从东北军各个军火库偷偷将武器弹药运往八路军防区。报纸将这一案件称为“民国第一军火失窃案”。在高崇德的努力游说下,吕正操的人民自卫军成为了第一战区独立游击支队,吕正操为上校支队长,高崇德任该支队的留守处长。
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高崇德被捕,在共产党的掩护下来到延安市,在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习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解放战争开始后,高崇德与一批东北地区籍的同志一起接受了组织的委派,来到东北开展工作,并参加了辽沈战役。解放后,高崇德在辽宁省机关工作。身边的人也没有人知道她的革命经历。退休后,她住在辽宁省委干休所,享受正厅级退休待遇。
人物逝世
1995年,高崇德与世长辞,享年91岁。
人物事件
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中国国民党八路军的人员编制不够,军饷武器补给也严重不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高崇德第一次实施了偷军火的计划。她将目光放在了53军的军火仓库。她本来就是吕正操团的后勤负责人,给丈夫的团补充枪支弹药以前也常常由她经手,于是她以给新兵配装备为名,前往军火库提货,偷偷运往八路军防区。后来又凭借军官太太的身份打点关系,从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各个兵营的军火库,将军火调出。1938年,东北军的军火库相继被查出武器弹药“被盗”现象,这引起了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的高度关注。他们派出调查组,调查发现被盗军火数量之大,是国民党军队前所未有的,当时报纸将这一案件称为“民国第一军火失窃案”。日本方面,在得知消息后,也对情报系统发出了追杀令,希望能铲除八路军的这条补给线
1939年,高崇德在运送军火返回,途径上党郡太行山时遇到八路军第129师刘伯承。刘伯承希望高崇德搞点炮弹,高崇德答应了下来,在国民党的军火库里到处搜罗,最终偷出20发炮弹和两万余发子弹,并亲自护送到129师,高崇德从出发时的120斤,瘦得只剩下80斤。
个人生活
1928年,高崇德和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黑山县的第16旅的营长吕正操结婚。吕正操1922年参加东北军,第二年进入东北陆军讲武堂学习,深得张学良赏识。毕业后,吕正操先后担任过连长、营长,随后成为张学良副官、秘书,是张学良身边的亲信。
高崇德在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由于与丈夫聚少离多,双方最终没能一起走下去,和平分手。
人物评价
朱德曾称高崇德是“红色军火大盗”,并赞高崇德是八路军的功臣。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抗日救亡
加入中国共产党
人物逝世
人物事件
个人生活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