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禅茶,
湖北省黄梅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2年12月27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黄梅禅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品特点
黄梅禅茶具有条索挺直、细秀、显毫的特点,色泽翠绿尚润,香气嫰香持久,口感鲜醇爽口。其汤色清澈明亮,叶底翠绿明亮匀整。
产地环境
黄梅禅茶产自湖北省黄梅县,该县地势北高南低,呈现三级阶梯状倾斜,北部属于
大别山余脉,中部为丘陵及垄岗平原,中南部为湖泊,南部为滨湖沉积平原和沿江
冲积平原。平原和湖泊约占全县总面积的78%。
黄梅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年降水量约1270毫米,年均气温约为16.8℃。气候特点是季风明显,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四季分明,
春温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长且干,这种气候条件适宜茶树生长。
历史渊源
黄梅县历史悠久,曾是唐代贡茶和
禅茶的重要产地。
天宝天宝六年(747年),
陆羽考察了黄梅禅茶的产地,并将其记载于他的著作《茶经·八之出》中。黄梅茶因常被历代禅师用于坐禅和招待客人而得名“黄梅禅茶”。20世纪90年代,
黄梅县成功将江西云居山茶移植并培育成林。
生产情况
截至2016年底,
湖北省黄梅县的茶树种植面积已达1.5万亩。
产品荣誉
黄梅禅茶因其独特的品质和历史背景,在2012年12月27日获得了原国家质检总局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黄梅禅茶的地域保护范围包括湖北省黄梅县的
五祖镇、
大河镇、
停前镇、
柳林乡、
杉木乡、
苦竹乡、挪步园管理处等七个乡镇管理处的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品种
黄梅禅茶选用的是黄梅地方群体种等适合加工黄梅禅茶的中小叶茶树良种。
立地条件
茶树种植区位于海拔300至1200米的高度范围内,土壤类型为黄棕壤、砂质壤,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
土层厚度不少于50厘米,土壤pH值在5.0至6.8之间。
栽培管理
育苗
采用无性繁殖的方式进行育苗。
种植
茶树的栽植时间一般在2月至3月或10月至11月,栽培密度控制在每公顷6至9万株。
施肥管理
以有机肥料为主,每667平方米(亩)施用有机肥至少500
千克。
修剪
对于幼龄茶园,每年春季进行三次定型修剪;而成年茶园则每年进行一次轻度修剪。
环境、安全要求
在茶叶生产的各个环节,如农药、化肥的使用等方面,必须遵守国家相关规定,确保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采摘
黄梅禅茶的采摘时间集中在4至6月和8至9月。具体采摘标准如下:
- 特级茶:采摘标准为100%单芽。
- 一级茶:采摘标准为100%一芽一叶初展。
- 二级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50%,一芽二叶初展≥50%。
采用手工采摘的方法进行。
加工工艺
黄梅禅茶的加工工艺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特级茶、一级茶和二级茶。具体的工艺流程如下:
- 特级茶加工工艺:包含杀青、炒二青、炒三青、烘干、精选五个步骤。
- 一级茶加工工艺:包含杀青、揉捻、炒二青、炒三青、烘干、精选六个步骤。
- 二级茶加工工艺:包含杀青、捻揉、炒二青、烘干、精选五个步骤。
在加工过程中,鲜叶须经过摊晾处理,摊放厚度不超过5厘米,鲜叶失水率应控制在15%至20%之间。杀青时投叶量为150克至200克,锅温应在100℃至120℃之间,根据茶叶嫩度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杀青温度和时间。造型时遵循先高后低的原则调整温度,进行理条、整形。烘干后,干茶的合格率应小于等于6.0%。
专用标志使用
黄梅禅茶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以向
湖北省黄梅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并通过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即可获得相关标志使用权。黄梅禅茶的法定检测机构由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