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介壳圆形或近圆形,平,似稻草黄褐色,直径1.8mm,薄而透明,壳点位于中央或近中央,很淡,黄白色。雌成虫体稍硬化,长1.1mm,卵形或长卵形,鲜黄色。介壳与虫体易分离,腹部向臀板变尖,臀板后端常平截或钝圆,臀叶三对;背管腺较长大,但数量少;无厚皮棍和厚皮槌;肛门相对很大;阴门周腺4群。雄介壳近椭圆形,质地和颜色同雌,稍小。雄成虫橙黄色,复眼黑褐色,翅半透明,腹末有针状交配器。卵长0.1mm,椭圆形,黄绿色。
若虫淡黄绿色至黄色,椰圆形,较扁,眼
褐色,触角1对,足3对,腹末生1尾毛。
贵州省年生2代,
浙江省、
江苏省、
湖南省3代,
福建省4代,
热带7~12代,均以受精后的雌成虫越冬。贵州一代若虫于4月中下旬开始孵化,5月上旬进入盛孵期,雄虫于5月下旬~6月下旬化蛹,6月中旬~7月上旬羽化。第二代若虫于7月中旬开始孵化,8月上旬进入盛孵期,雄虫于9月上中旬化蛹,10月上中旬羽化。浙江各代孵化盛期:4月底至5月初,7月中下旬,9月底至10月初。闽南冬季有雌成虫、雄蛹及1龄
若虫同在,第1代卵1月下旬前后孵化,第2代若虫5月间出现。初孵若虫分散转移至各部固着为害。每雌产卵100多粒。天敌主要有双目刻眼
瓢虫。
(5)在若虫盛孵期及时喷洒50%
马拉硫磷乳油800倍液或50%
辛硫磷乳油、25%爱卡士乳油、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第3代可用10~15倍松脂合剂或
蒽油乳剂25倍液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