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后村
福建漳州漳浦县长桥镇下辖村
割后村是福建漳州漳浦县长桥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位于长桥镇西北部丘陵地带方向,距漳浦县城约17公里,东邻溪内村,西北与中西林场掷石村相邻,西南与石榴镇玳瑁村隔山而立;南邻绥安镇查岭村正北是摩顶山与龙海区程溪镇官园乡交界,地势呈北高南地。有两条河流在村内形成交汇,流经查岭村至漳浦土桥头。一条来源于中西林场鸟嘴山,另一条来源于溪内寻赤尾寨山。有两条主干线穿越全村;南面是福州—昆明公路通往广东省,北面是县道线“程长路”,割后至南埔通往程溪镇,直达漳州市。2008年开工建设的厦深铁路,从北到南贯穿全村。
村落简介
割后村(原名葛后、又名吉厚,从清代时代沿用到解放初期)。割后村又是一个老区村,1927年,9月,共产党员李联星在割后村丹井社(陈井)自然村创办“醒民学校”,建立了漳浦县第一个党支部“丹井支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惠民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落实,无论是从衣、吃、住、行,还是生态文明建设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勇于开拓,敢于创新我村年轻的领导班子,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当我们漫步踏上崎新区的制高点,俯首鸟瞰全村风貌,清洁宽阔的水泥路覆盖全村,鳞次栉比的小洋楼,错落有致老人活动中心,新建设的二幢小学教育楼,书声朗朗。324线国道边两旁:花卉如林、如花似香。
政区变革
新中国成立初期,割后村属绥安镇管辖(葛后乡)。1958年9月,长桥公社成立后,划归长桥管辖,成立割后大队。割后村村辖有:丹井、东坑镇、翁、麦园、崎丘、寨顶、四方、下楼、打仁埔、岭顶、长发路、崎垅新村等12个自然村。现如今:全村有791户,总人口2910人。其中:丹井社154户、556人,东坑社131户、532人,下楼包括打仁埔138户467人,岭顶社35户、138人,四方社31户130人,翁厝社54户、194人,崎丘、麦园包括寨顶98户、353人,长发路45户、162人,崎垅新村105户、378人。
姓氏源流
全村有4个大姓:陈、郑、蔡、张,其余为杂姓。其中:下楼、打仁埔、翁厝、麦园、崎丘、寨顶为蔡姓聚居地,祖厝建在崎丘社。蔡姓源自龙海九湖蔡坑。丹井社为陈姓聚居地,源自官浔陈井。东坑社为郑姓聚居地,源自龙海古县。四方社为张姓聚居地,源自绥安镇西南中营。岭顶社以陈、郑、蔡、薛为主。由附近村庄迁入。长发路主要是以陈姓为主,由丹井移居迁入。崎垅新村主要是以蔡姓为主。由崎丘翁厝、麦园、东坑镇、丹井以及附近村社迁入。
农业经济
割后村耕地面积:6650亩,其中水田面积为:2900亩,旱地3750亩、山地23000亩左右。农产品有:水稻、蔬菜、食用菌、桃李、花卉、荔枝、龙眼等。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规律日趋完善,多种经营同步发展,涌现一批养猪专业户、水产养殖户。同时,家庭式深加工业逐渐兴起。
基础设施
各自然村自筹资金办自来水。电视、电话普及100%,冰箱普及95%,手机达2200部,家家户户供电正常。在教育方面:割后小学在东坑社边,入学率100%,在校生130人,教师12人。村部设在小学内。另外,全村有4个老人活动中心,一个设在翁厝,一个设在丹井,一个设在下楼祖厝内,一个设在东坑镇。其次,全村有三个医疗所,4名乡村卫技人员,“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有医卡”,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人民安居乐业、淳朴敦厚。
古代人物
郑元永:东坑人、清代、总兵
蔡万七:下楼人、清朝、总兵
蔡荣:下楼人、民国、县长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村落简介
政区变革
姓氏源流
农业经济
基础设施
古代人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