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山烈士陵园
1943年建于江苏宿迁的陵园
应山烈士陵园坐落于江苏省泗洪县龙集镇应山村境内,北邻洪泽湖,南靠古集应山,楼尚公路擦肩而过。一九四四年一月一日,中共泗阳县委、县政府、县参议会议定报新四军军部批准修建,以纪念在新四军九旅医院中牺牲的烈士。当初安葬了抗战牺牲的83位烈士。解放后至今,经上级部门批准,安葬了96位烈士。基地有35座封土墓。墓高1.5米,底径3米,中有纪念塔一座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高9米。上书“抗日烈士坟墓”。在泗洪这片红色热土上,她与泗洪烈士陵园、雪枫陵园、朱家岗烈士陵园一道,成为当地老百姓和社会各界祭奠和缅怀革命先烈的重要场所。
简介
应山抗战烈士公墓建于1943年,最初安葬了抗战牺牲的83位烈士。1941至1942年间,抗日战争进入非常艰难和残酷时期,当时新四军四师九旅的卫生部及后方医院就设立在紧邻古集应山的金圩村,在朱家岗战斗以及周边其他数次大大小小对日作战中,身负重伤的新四军战士,因医疗条件有限,救治无效,英勇牺牲,九旅卫生部就陆续把这83位英烈的尸骨埋葬于此,其中就有在著名的朱家岗战斗中英勇负伤救治无效而牺牲的17位烈士。公墓所占用的20亩土地是由当时金圩开明的大地主高友宽主动捐献。据主动义务照看陵园40多年的老复员军人,现年84岁高龄的金立珍老人回忆,当时九旅卫生部为这83位烈士每人一穴进行安葬,并为他们用木牌立了碑,木碑上刻有烈士的英名、籍贯、年龄。1946年冬,国民党还乡团把83位烈士的木碑拔起并集中烧毁。自此,后人就再也记不清也分不清哪位烈士埋葬于哪座坟墓。
应山烈士陵园始建于1966年初,当时由泗洪县人民政府拨款5000元修建了简易的抗战烈士公墓纪念塔和纪念碑。陵园占地约20亩,纪念塔高约6米,塔基2米见方,系青砖混凝土结构,塔的正面刻有“抗战烈士公墓”,塔的东侧刻有“抗战死难者万岁”,塔的西侧刻有“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当时还为抗战死难烈士立了大理石碑,石碑上刻有烈士的英名、籍贯和年龄。
九十年代初,开始筹建朱家岗烈士陵园时,曾指挥过朱家岗战斗的26团团长罗应怀将军来到应山烈士陵园,想把参加朱家岗战斗牺牲的17位烈士的尸骨迁移到朱家岗烈士陵园,终因无法辨认这17位烈士葬于哪座坟墓而未果,当时罗老将军倍感伤怀。
应山烈士陵园除了安葬这83位抗战烈士外,解放后至今,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安葬了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而献身的13位英烈,加上这83位“无名”英雄,共有96位先烈安息在这块热土上。
遗憾的是,应山烈士陵园不仅始建之初就十分简陋,而后又屡遭国民党反动派和文革期间造反派的多次破坏,加之陵园四周没有院墙,无专人看管,又年久失修,杂草 丛生,破旧不堪。纪念塔塔基部分的青砖应经脱落,石碑盗毁现象严重,混凝土覆盖的墓穴也多处开裂。当地少数群众在墓地随便耕种,导致陵园内只有一条一尺多 宽的羊肠小道,勉强单人行走,如遇阴雨,泥泞小道,路人难行。每逢清明节、建军节等节日,当地干群、师生、烈士后裔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前来祭奠英烈时,都 倍感心酸,盼望国家能重修应山烈士陵园,以告慰长眠于此的英烈。
2010年初,经省财政厅、泗洪县人民政府批准,应山烈士陵园修建工程正式动工,总投资约380万元,工程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已基本竣工,包括征地、拆迁、建围墙、下水道、大门、办公用房等,二期工程预计在2010年10月份开工,包括纪念碑、墓穴、花草等。
应山烈士陵园是泗洪这块红色热土上宝贵的不可多得、不可再生的红色遗产,她的建成将告慰长眠在这里的96位烈士的英灵,重新燃起人们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热情之火。
安葬烈士名单
张云仙
张生于龙集镇龙集村,1934年以教书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秘密发展党员,并与张同普等5人建立龙集党支部。1939年10月,八路军,新四军办事处在张塘村建立,继而苏皖边区党委南迁张塘村,张云仙被调到办事处工作,多次带领抗日剧团到龙集镇演戏,进行革命宣传。1940年底,张云仙被调回龙集区任区员,1942年建立曹庙区,张云仙调任副区长,任职不久,因“三青团”特务案件受到审查、关押,在严刑逼供下,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党性原则。后经张震、刘瑞龙等领导人的干预,予以平反。1948年2月20日下午,张云仙在刚解放的化庄区杜路湾村头场上召开群众大会,作动员土改工作报告,因特务告密,被国民党反动派突袭会场,为掩护群众转移,张云仙被特务枪杀,时年30岁。1994年3月,经泗洪县民政局和龙集镇人民政府安排,将其遗骨迁至泗洪县应山烈士陵园安葬。
谢骙
1944年3月日寇为报复车桥战役的失败,对淮泗地区进行3天扫荡,并轰炸半城、青阳、临淮、高良涧、蒋坝等中心市镇。2000余人扫荡泗阳,28日占侯咀、龙集、田集等地,29日泗阳县长兼总队队长谢阵亡,同时与其遇难的有班长方学伦、战士杜传金、战士杨太山,战士杨兴才,战士卜长江,战士何勇,战士胡顺勇。
慰烈工程
走进泗洪县龙集镇应山村应山烈士陵园,人们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陵园院墙内,有一座两层民宅。
“这是87岁村民金立珍的家。2010年修陵园时,老人强烈要求把自家的房子圈进陵园,民政部门欣然答应。因为,就是他和他的父亲,在这里义务守护烈士墓,长达70年。”镇民政助理尚国玺告诉记者。
1941至1942年间,新四军四师九旅的卫生部及后方医院设在紧邻应山的金圩村。旅卫生部陆续把83位英烈的尸骨埋葬于此。年幼时,金立珍亲眼目睹了下葬情形。当时旅卫生部为这83位烈士一人一穴进行安葬,还用木牌立了碑。1946年冬,国民党还乡团把木碑烧毁,这83位烈士成了无名烈士。
1943年,应山烈士陵园一建成,紧靠陵园居住的金立珍父亲金永安,就主动要求看守陵园。父亲去世后,金立珍抗战复员回乡继续义务守陵,精心维护陵园里的一草一木,清除杂草、垃圾,修补房屋——在龙集镇,他是家喻户晓的义务护陵人。
“慰烈工程”实施后,应山烈士陵园整饬一新,松柏更显葱茏。陵园里一共安眠着153位烈士,其中50位是新迁入的散葬烈士。新陵园还新建了广场、纪念碑等设施。如今,金立珍老人得偿所愿,心也安了,在儿子劝说下,离开守护了70年的墓地,今年去了南京养老。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简介
安葬烈士名单
张云仙
谢骙
慰烈工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