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八年(1385年)六月二十日,朱允熞出生于京都应天(今江苏
南京市)。在其出生前,他的生母
吕姓因正妃常氏早逝,已升为朱标的继妃。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标病逝后,朱允熞同母兄长朱允炆被封为皇长孙,并于明太祖朱元璋离世后即位。
建文元年(1399年),朱允熞被朱允炆册封为
朱祐楎,但并未去封地就藩。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在
靖难之役中战胜朱允炆,登基称帝,朱允熞从亲王贬为郡王,改称怀恩王,居住在
建昌(今
南城县)。同年九月,朱允熞又被废为庶人,禁凤阳至死。朱允熞的去世时间存有争议,据笔记史料《
万历野获编》记载,朱允熞在
永乐十五年(1417年)年之前去世。
南明时期,
弘光皇帝追谥其、悼,追复其衡王称号,追封其为鲁王。并在追谥他时认为,朱允熞作为
朱标的嫡子,被明成祖降废,是有违纲常的。
洪武十八年(1385年)六月二十日,朱允熞出生于京都应天(今江苏
南京市)。父亲是皇太子朱标,母亲
吕姓原为朱标次妃。朱允熞在朱标诸子中排行第四,另有
朱雄英、
朱允炆、
朱允熥三个兄长。其中,朱雄英、朱允为朱标正妃常氏所生,朱允炆则为朱允熞的同母兄长。在朱允熞出生前,其生母吕氏因正妃常氏早逝,已升为朱标的继妃。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标病逝,而其嫡长子朱雄英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就已早夭,
朱元璋将其次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
建文元年(1399年),朱允炆即位后,作为其同母弟弟的朱允熞被册封为衡王,但并未去封地就藩。
朱允炆即位不久,开始实行削藩,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
朱棣打着“清君侧”旗号发起
靖难之役。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击败
朱允炆、攻入京都,登基称帝。朱允熞从亲王降为郡王,改封怀恩王,居住在
建昌(今
南城县)。同年九月,时年十八岁的朱允熞与三兄
朱允熥又一同被朱棣召至应天,以其不能匡正其兄朱允炆且对朱棣心怀怨怼为由,将他们贬为庶人,禁锢在安徽
凤阳县。
据《明史》记载,朱允熞与兄长
朱允熥一直被禁锢在凤阳,并先后早逝。而史书上也没有任何关于他的婚配或后裔的记载。
南明时期,
弘光帝认为朱允熞作为
建文的亲弟弟,
朱标朱标的嫡子,却被
朱棣降封为怀恩王,致使纲常颠倒,遂废去其“怀恩”称号,追谥其愍、悼,追复其
朱祐楎称号,并追封其为鲁王。
据《明史·兴宗诸子》记载,朱允熞与兄长
朱允熥在凤阳先后离世。另据明代笔记史料《
万历野获编》记载,
永乐十五年(1417年),朱棣拟除去朱允熥时,
朱允炆诸弟已在此前全部死去。故朱允熞卒年该不迟于永乐十五年(1417年)。
据明末清初查继佐所作的《
二十五别史》记载,朱允熞被禁锢
凤阳县,直到八十余岁尚存活于世,并在
朱祁镇朱祁镇即位(1436年)后被释放。当时的他穿着破烂,坐着受拜,还说明英宗不过“吾家小奴尔尔”。
据
清代《
天禄琳琅书目》载,“
朱标第四子衡王允熞”有古今书卷千卷一柜者一百余柜,达十万卷以上,著有《篆字》便于搜检,藏印为“衡王图书”印白方,所藏图书中有明版《史记》,后来被收入
乾清宫昭仁殿内府藏书。当代学者吴芹芳等在考察“衡王图书”印时认为,朱允熞的衡王称号仅维持了四年,未真正做过分封一地的藩王。在此期间,他也不过十几岁的少年,虽贵为皇子也无力收藏这么多图书,明廷更不会为之篆刻“衡王图书”的专用印章,故朱允熞并非“衡王图书”的收藏者,而“衡王图书”印的真正主人该是后世被封为“衡王”的
朱见深第七子
朱祐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