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严重地区的失业问题研究》是由
张车伟撰写的学术著作,由
方志出版社于2009年出版。该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项重要科研成果,深入研究了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多个地区面临的严峻失业问题。
本书详细阐述了中国哪些地区面临着严重的失业问题,并探讨了这些地区的区域分布及其特点。同时,书中还分析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与失业率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对失业问题的本质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经济影响进行了深入剖析。针对这一问题,作者提出了一系列应对策略和建议。特别指出的是,对于那些失业情况极为突出的地区,传统的以经济增长为主导的解决方案可能并不适用,因此有必要探索新的思路,如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将重点放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以此推动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中原地区的资源禀赋特点是资本匮乏而劳动力充裕。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解决就业问题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首要任务。然而,中国最初选择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道路,这导致就业问题成为了
计划经济时期的突出问题。由于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且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经济增长缓慢,新增就业岗位十分有限。为了实现全民就业的目标,政府被迫要求国有企业和集体单位超负荷雇佣员工,并实施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将劳动力限制在农村地区。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后,经济增长显著加速,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创造了大量新岗位。在农村地区,乡镇企业的兴起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也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中,
开放政策吸引外资流入,促进了新兴产业的成长。尽管
改革开放初期劳动力需求大幅增加,但由于当时劳动力供应远大于需求,总体上看,城市的就业压力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新生劳动力群体,改革开放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年龄人口保持在1500万至2000万人之间;二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迁移;三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劳动者的职业技能与新增工作岗位的要求不符,这也构成了一定的就业压力。此外,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特别是1998年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导致大量职工下岗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