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英,女,67岁,中共党员,
丰台区花乡黄土岗村村民。
人物贡献
首都十大功德人物之一
张淑英,女,67岁,中共党员,丰台区花乡黄土岗村村民。张淑英是在城里长大的,1957年小学毕业,16岁下乡到丰台区花乡
黄土岗村,从此,张淑英在黄土岗扎根落户。与张淑英一块儿来的,还有一位女知青,名叫宁国芬。她们是北京市第一批下乡知识青年。
人物事迹
承诺:你们家的事就是我们家的事
时间过得很快,不几年,张淑英和宁国芬就分别成家了。张淑英的婚姻是幸福的,但宁国芬的婚姻就很难说了,因为宁国芬本人有点智残,她丈夫李德财也同样如此,俩人过起日子来家没个家样,脏兮兮的,街坊四邻平时恨不得都躲得远远儿的。两口子不会理家,因为都是知青,理家这事宁国芬就向张淑英求助,张淑英二话没说一口承诺:“得,你们家的事,就是我们家的事,你就放宽心吧。”
这事,张淑英算是把自己拴上套了。1980年,北京郊区落实知青政策,凡尚在郊区的老知青可以领取半方圆木。这对于宁国芬来说,可是解了燃眉之急了。因为宁国芬家的三间土坯房早已经破旧的不成样子,冬天呼呼地往里灌风、夏天稀哩哗啦地漏雨。宁国芬把圆木领回来了,自己又什么都不会,这事,全都托付给了张淑英。张淑英帮助宁国芬从请施工队到买料,到给施工队做饭,一个多月把宁国芬原来的三间土坯房给扒了,盖起了五间新瓦房。这时候,张淑英回自己的家来请宁国芬一家人乔迁新居了,原来,盖房期间,宁国芬一家四口,都在张淑英家里住着呢,一天三顿吃喝不愁,都由张淑英伺候。此时,虽然自家的新房盖起来了,但是,宁国芬一家人还不愿意回去了,宁国芬的丈夫李德财瓮声瓮气地说:“我们不回去,我们还住几天呢!”
守信:坚持帮助智残邻居三十年
后来,宁国芬患
胃癌先走了,宁国芬的两个儿子也是智残,照顾不了自己的父亲,自己身后照顾李德财的事宁国芬就撂给了老姐妹儿张淑英。2005年4月,李德财的双脚肿得像个
昆仑紫瓜一样,张淑英带着李德财赶紧奔了城里的一家大医院,什么毛病没查出来。张淑英又蹬着三轮车拉着李德财奔骨科医院,到那儿还真把毛病给检查出来了。李德财住院了,张淑英每天还要跑一趟医院,他放心不下,担心李德财能不能按时吃药;离开家了,精神方面的疾病会不会又犯了?每天到医院,把李德财该吃的药,用红笔在药包上写好了,再交待一遍,然后再转身回家。
坚持不懈不图宣传不求回报
照顾老的同时也得照顾小的,宁国芬的两个儿子也时时被张淑英牵挂着。每天晚饭后遛弯儿,张淑英都得特地绕一下,到宁家看看有没有什么事。一天,张淑英和孙子遛弯儿,去宁国芬的二儿子家,刚到胡同口就瞧见宁家的门前围着好多人。看见张淑英来了,大家冲着她喊:“正要去喊您哪,她们家老二中煤气啦!”张淑英趴窗户一看,宁国芬的二儿媳妇果然在地上躺着呢,她赶紧推门进去,一边把人抱起来掐人中、一边叫自己的孙子去打120。外边围观的人只管看热闹,都不敢进来,张淑英又自己倒了半碗醋,给二儿媳妇灌了下去,听见“嗝儿”的一声,张淑英放心了,知道人还有救。一会儿,120救护车来了,她和孙子一起把二儿媳妇送到了急救中心。
从医院回来后,张淑英又返回了宁国芬的二儿媳妇家,查看是怎么中的煤气?发现拐脖儿堵了,把问题解决了。
诚信理财,使智残家庭脱贫致富
说到宁国芬家的今天,村里人说,宁国芬在城里有亲戚,可这门儿穷亲戚人家不认。宁国芬得
胃癌的时候,黄土岗还穷着呢,宁国芬想喝口大米粥,家里没米,宁国芬让儿子进城去找亲戚,想要点儿米回来,可未承想,人家连门都没让进,生怕这门穷亲戚日后粘上自己。
“没有张淑英,哪有宁国芬家的今天哪?”村支书介绍说,张淑英一直是宁国芬家的管家,事事替宁国芬家精打细算,她为李德财家的日常开销专门设立了帐本,本子上密密麻麻,从柴米油盐到家用电器、重大开支,全都一笔笔记录清楚,核对翔实。她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日,衣食住行,理财置买,样样全管。30年风风雨雨,终于使宁国芬家前后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宁国芬家过去只有三间土坯房--“洞子”,在张淑英的精心打理下,继五间瓦房之后,近几年,又相继盖了七间瓦房;从前,宁国芬家吃不上、喝不上,现在,宁国芬家过上了温饱日子,不再为吃喝发愁了,张淑英帮助宁国芬的两个儿子成家立业。从前,宁国芬家穷得叮当响,靠借钱过日子,李德财的收入不高,两个儿子的收入也有限,他们的生活十分困难,张淑英帮助他们“盘活资产”,找生财之道,12间房子中6间李德财父子分别居住,另外6间用来出租支付日常生活开支,每月的工资存起来,现在,李德财已有了十几万元的积蓄。
默默无闻地坚持承诺,坚持做好事,以诚信帮助智残家庭,30年初衷不改,施恩不图报,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