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农村,由于大多数家庭未购买
商业保险,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导致房屋损毁,通常无法得到商业保险的赔偿。为了改善这一情况,中国推行了农村住房保险政策,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基本原则。政府通过财政保险费补贴等方式鼓励农户参与保险,同时尊重农户的选择权和知情权。各相关部门应根据地方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并推广适合当地的
保险模式,以提高农村住房的风险保障水平。
2006年,
浙江省作为自然灾害高发区,开始实施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制度。该制度采用农户自愿参保、政府补助推动、保险公司市场运作的方式,保费由财政和农户共同分担。不同风险等级地区的农户每年缴纳不同的保费,而低收入群体如农村低保户和分散供养的五保人员,其个人缴费部分由当地政府全额资助。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省级财政会提供一定的补助。在保险期间内,如果房屋倒塌,每户最高可获赔1.8万元,每间房屋最多可获赔3600元。截至2008年,
浙江省各级财政共计投入约1.42亿元用于农房保费补助,有效地提高了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
浙江省人民政府于2006年11月颁布了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制度实施方案,旨在增强农户灾后重建能力,构建风险防范体系。省政府采取分级负担的方式,对不同区域制定相应的财政补助标准,并设立了多种激励机制,包括农户自愿参保与政府补助相结合、省财政补助与参保率挂钩、中央和其他救灾资金与农户参保相联系,以此提升基层和农户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