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叻猪笼草
猪笼草科猪笼草属植物
素叻猪笼草(学名:猪笼草属 suratensis)为藤本植物,可攀爬至3米的高处。该物种是泰国素叻府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其生长于沿海的热带草原
1927年,亚瑟·弗朗西斯·乔治·克尔在泰国素叻府干乍那迪首次采集到素叻猪笼草。该标本编号为“Kerr 13136”,存放于曼谷植物标本馆(Bangkok herbarium,BK)。马尔切洛·卡塔拉诺在2010年出的书籍《泰国的猪笼草:旅行日记》中正式描述了其素叻猪笼草。其描述由阿拉斯泰尔·罗宾逊进行复核,并由安德烈亚斯·弗莱施曼(Andreas Fleischmann)提供拉丁翻译。编号为“Kerr 13136”被指定为模式标本。
素叻猪笼草是泰国素叻府沿海地区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其陆生于沙质土壤中。典型的原生地为开阔的稀树草原。素叻猪笼草生长在海拔0-200米的低地地区,包括开阔的灌木丛和草地,偶尔也在低山坡陡峭的斜坡上发现。目前已知的素叻猪笼草亚种仅有三个,其中一个亚种在Tha Chana已经灭绝。其中一个亚种被准确调查,大约有250株成熟植株,可能是最大的亚种;其他两个亚种仅据传闻报道,可能“小得多”。这些亚种都没有生长在受保护的区域内,也没有受到任何保护措施。该物种被列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因为经调查的亚种预计在未来三年内将下降80%以上,原因是计划中的城市发展。
素叻猪笼草似乎与安达曼猪笼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近缘关系。其也类似于印度支那半岛其他特有的物种,如波哥猪笼草(N. bokorensis)、克尔猪笼草(N. kerrii)和空堪达猪笼草(N. kongkandana)。素叻猪笼草与这些物种的区别在于其植株上部的毛被可长达0.3毫米,且早落。而安达曼猪笼草的毛被可长达0.8毫米,早落,且仅出现于上部的茎叶;波哥猪笼草毛被的可变性较大,但其为持久性的,且覆盖于所有的营养组织和花序;克尔猪笼草的毛被仅存在于叶腋;空堪达猪笼草通体覆盖着持久的毛被。它们叶片的形状也不同,素叻猪笼草的为线形至披针形。而克尔猪笼草和空堪达猪笼草的叶片为倒卵形;波哥猪笼草的更宽大,可宽至8厘米。此外,波哥猪笼草的花梗无苞片,且下位笼的唇更宽,可达20毫米。
形态特征
素叻猪笼草为藤本植物,可攀爬至3米的高处。茎为圆柱形,直径可长达5毫米。节间距可长达6.5厘米。
素叻猪笼草的叶片无柄,革质。其为线形至披针形,可长达35厘米,宽至4厘米,厚度可达0.5毫米。叶片的末端为急尖至窄渐尖,渐缩至基部,包住茎部周长的四分之三。中脉的两侧各有3条纵脉,但仅存在于叶片的外四分之一。羽状脉可见,斜发自中脉。笼蔓可长达24厘米,直径约2毫米。叶片为浅绿色,中脉和笼蔓为绿色至红色。
素叻猪笼草的下位笼通体为卵形,或下部为卵形,上部为较窄。可高达15厘米,宽至5厘米。笼肩可能出现于下位笼的中部,也可能不存在。其腹面具一对可宽达12毫米的笼翼,具窄翼须。笼口为浑圆的三角形,倾斜。唇平展,可宽达10毫米,唇齿可长达1毫米。下位笼的腺体区可位于其内表面的下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笼盖为宽卵形或窄卵形。基部略呈心形,边缘为不规则的波浪状。其可长达4.5厘米,宽至3.5厘米,大小接近于笼口,或小于笼口。笼盖的下表面无氧化镁,但具大量火山口状的蜜腺,中线附近的蜜腺直径最大,可达1毫米。笼盖下表面靠近末端处有一个小凹陷。笼盖基部后方的笼蔓尾不分叉,可长达5毫米。下位笼的外表面通常为绿色至橙色且具有红色的斑点,或通体为红色。其内表面的蜡质区具有红色的斑点。唇的颜色变化多端,可为绿色至橙色或红色。笼盖可为橙色至红色,并具有红色的条纹。
素叻猪笼草的上位笼为圆柱形至窄漏斗形,大小类似于下位笼,可高达18厘米,宽至3厘米。笼翼可宽达3毫米,或退化为一对隆起。笼口为浑圆的三角形,倾斜。笼蔓为形成笼蔓圈。唇、笼盖及其上位笼的其他部分都类似于下位笼。上位笼的颜色叫下位笼浅,外表面通常为绿色至黄色。其内表面的蜡质区也与下位笼一样具有红色的斑点。唇和笼盖都为绿色至黄色。素叻猪笼草的花序为总状花序雄性植株的花序可长达70厘米,其中总花梗可长达50厘米,花序轴可长达20厘米。共约180厘米。每个花梗带一朵花,其长约3至8毫米。花梗基部常具苞片,长约1.5毫米,且向内弯曲。雄蕊柄可长达3毫米。花被片为椭圆形,可长达5毫米,宽至3毫米。其为绿色,边缘为红色。雌性花序的结构与雄性花序类似,但其花序轴较短,仅为10至15厘米,而花梗较长,可达4至10毫米,且苞片大大缩小或缺失。其花被片也较小,仅长约4毫米,宽约2毫米,且始终为绿色。
素叻猪笼草的花序、叶片及茎部具有橙色褐色的毛被,其长约0.1至0.3毫米。但这些毛被早落,因此植株的下部通常无毛。
与其他产自印度支那半岛的耐火型猪笼草一样,素叻猪笼草也具有发达的地下根茎。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