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源流考》是由清代学者甘鹏云撰写的一部作品,作者甘鹏云,字潜庐,湖北潜江人。
作者简介
甘鹏云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成为进士。他的著述丰富,除了《经学源流考》,还有《国学笔谈》等作品。民国二十六年(1937),甘鹏云在北京古学院担任教授,主要讲授经学课程。
内容简介
《经学源流考》共分为八卷,是甘鹏云针对经学历史的教学用书。他在书中提出,六经作为周代史官的重要文献,其中《易》代表占卜的历史,《书》记录了言论,《春秋》记载了行动,《诗》反映了风俗,《礼》则是当时法律制度的一部分。他认为,这些文献最初并非被称为“经”,直到孔子时代,由于正统思想受到破坏,孔子才对《诗》、《书》进行了删减,修订了《礼》和《乐》,并注释了《周易》,编写了《春秋》,从而形成了后来被尊称为“经”的经典。甘鹏云认为,理解六经的大义对于维护社会秩序至关重要,因此他撰写了这部书籍,系统地阐述了经学的发展历程。书中首先介绍了孔子及其弟子之间的传承关系以及战国时期的经学流派,随后按照《易》《尚书》《诗》《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乐》《春秋》《孝经》《论语》《孟子》《四书》《尔雅》《群经总义》等十五个主题,详细描述了从周朝至清朝末期的学术发展脉络。每个主题都涵盖了相应时期的主要经学传人、流派、特征、重要学者、相关著作及其成就等内容,资料详实,论述简洁公正,是一本适合初学者了解经学及经学史的入门书籍。
版本信息
《经学源流考》有多个版本流传,包括民国二十七年崇雅堂铅印的《某氏家藏丛稿》本,以及1977年由台北广文书局影印出版的《国学珍籍汇编》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