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亚利桑那菌病
禽亚利桑那菌病
亚利桑那州菌病指的是鸟纲感染亚利桑那菌而引起的一类以腹泻,腿麻痹,颈扭转以及全身性的运动失调为症状的传染性疾病,可以感染人,使用抗生素类的药物可以治疗。
概述
禽亚利桑那菌病,又称阿利桑那菌症或副大肠杆菌病,主要发生于雏鸡和育成火鸡。该病是以腹泻,腿麻痹,颈扭转,运动失调,身体震颤为特征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的细菌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病原
病原是亚利桑那菌,革兰氏阴性,不产生芽孢的杆菌,有鞭毛,能运动。易被热和普通消毒杀灭。
流行特点
该病主要发生于雏鸡和雏火鸡。4~6日龄雏火鸡对本病最为敏感。鸭、鹅、珍禽、爬行纲哺乳纲也感染。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可通过公鸡的精液、种蛋及排泄物传播。红原鸡、爬虫类感染本病后,通过粪便将本病传染给鸡。该病对幼禽危害最大,死亡鸡多为5周龄以内的雏鸡,死亡率高达50%左右,1~15日龄雏鸡死亡率达90%以上。火鸡也有高死亡率。
主要症状
病雏鸡精神沉郁,严重腹泻,肛门周围有大量的粪便粘状;发生眼结膜炎、眼内充满白色分泌物,眼睑肿胀(如金鱼眼),羞明流泪,眼球萎缩、混浊,继而于视网膜上覆盖有干酪样物质而导致一侧或两侧眼失明。有些病例有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角弓反张,双翅下垂,呼吸急促。下痢、粪便呈黄绿色或带血。食欲减少,饮欲增加,最后衰竭而死。
雏鹅感染本病,多呈急性经过,于1~2死亡。幼鹅呈慢性经过,于1~2周死亡。
火鸡常见单侧或双侧眼睛混浊、皱缩、失明,有的腹泻,扭颈,有神经症状,死前抽搐。
成年禽感染一般无临诊症状。
病理变化
病雏呈典型全身败血症,多数器官有退行性和坏死性变化。
主要表现在肝脏,肝肿大2倍~3倍,呈土黄色斑驳状,表面有砖红色条纹,质地松脆,切面有针尖大灰白色坏死和出血点,胆囊肿大,胆汁浓缩。心肌柔软,心脏褪色或有的为红紫色淤血,心脏表面,特别是心冠状沟有小出血点;气管内有少量尖叶性分泌物,肺淤血,肺部有绿豆大小干酪样坏死灶;部分肾脏色变淡,轻度肿胀,充血,并有少量尿酸盐沉积;脾肿大;脑卒中或出血,大脑积水明显;十二指肠肠壁增厚,肠黏膜显著充血,部分脱落,肠系膜上有小的干酪样病变。两眼混浊,视网膜覆盖有一层黄色干酪样渗出物。雏火鸡一侧或两侧眼球玻璃体存有渗出物,雏鸡腹腔有未吸收的卵黄及干酪样渗出物。
实验室诊断
取病死禽的肝、心血作触片或涂片,用革兰氏染色镜检亚利桑那州菌。
用多价单因子抗血清作平板凝集试验,亚利桑那菌不被多价抗沙门菌血清所凝集,可以鉴定本菌。微量凝集试验也敏感。
动物接种试验,取病禽肝脏制成1:5的混悬液,接种小白鼠3毫升,出现精神沉郁,运动障碍,拒食,消瘦,麻痹等症而死,剖检病死鼠有败血病变,涂片镜检可发现亚利桑那菌。
亚利桑那能发酵α-乳糖是其特征之一。
防治
对感染亚利桑那菌病的禽群,可采用大力士100毫升配200毫升注射用水稀释成300毫升,混匀,每只鸡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0.2毫升,每天1次,连续3天。
预防用药:母鸡产蛋前7天,大力士100毫升加200毫升注射用水稀释成300毫升,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0.2毫升,1次;对3日龄的雏禽用大力士配速效囊病宁按说明量兑水,自由饮用,连用3天,可有效预防禽亚利桑那菌病的发生。
发病禽通过消化道排泄病菌,污染饲料和饮水,因此要对鸡舍和运动场做好清洁卫生工作,可用2%氢氧化钠消毒。
因该菌可通过种蛋传播,能穿过蛋壳和壳膜进入卵内,孵出带菌雏,因此要对种蛋、孵化器、育雏期做完好的消毒工作,可用干净细沙擦拭蛋壳沾有的污斑,甲醛水溶液高锰酸钾熏蒸消毒。
参考资料
中国畜牧兽医报.www.feedtrade.com.cn.2012-03-30
目录
概述
概述
病原
流行特点
主要症状
病理变化
实验室诊断
防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