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椒
药物
竹叶椒,属于芸香科植物竹叶椒Zanthoxylum armatum DC.的果实,主要分布在华东、中南、西南地区以及陕西省甘肃省、台湾等地。生长于海拔2300m以下的山坡疏林、灌丛中及路旁。其果实可用于中药材,具有温中燥湿,散寒止痛,驱虫止痒的功效。
形态特征
竹叶椒是一种高3-5米的落叶小乔木,茎枝多带锐刺,刺基部宽而扁,呈红褐色。小枝上的刺劲直,水平伸出,小叶背面中脉上常有小刺,仅叶背基部中脉两侧有丛状柔毛,或嫩枝梢及花序轴均被褐锈色短柔毛覆盖。叶有小叶3-9片,翼叶明显,稀仅有痕迹;小叶对生,通常披针形,长3-12厘米,宽1-3厘米,两端尖,有时基部宽楔形,干后叶缘略向背卷,叶面稍粗皱;或为椭圆形,长4-9厘米,宽2-4.5厘米,顶端中央一片最大,基部一对最小;有时为卵形,叶缘有甚小且疏离的裂齿,或近于全缘,仅在齿缝处或沿小叶边缘有油点;小叶柄甚短或无柄。花序近腋生或同时生于侧枝之顶,长2-5厘米,有花约30朵以内;花被片6-8片,形状与大小几相同,长约1.5毫米;雄花雄蕊5-6枚,药隔顶端有1干后变褐黑色油点;不育雌蕊垫状凸起,顶端2-3浅裂;雌花有心皮3-2个,背部近顶侧各有1油点,花柱斜向背弯,不育雄蕊短线状。果紫红色,有微凸起少数油点,单个分果瓣径4-5毫米;种子径3-4毫米,褐黑色。花期4-5月,果期8-10月。
栖息环境
竹叶椒生长于海拔2300m以下的山坡疏林、灌丛中及路旁。
分布范围
竹叶椒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省甘肃省、台湾等地。
用途
竹叶椒的果实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包括镇痛、抗炎药、调节免疫、抗菌等作用。现代医学将其应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失眠,胃肠神经官能症,腰肌劳损,前列腺炎鼻炎,皮肤真菌感染致顽癣和感冒头痛咳嗽等症状。
人工繁殖
竹叶椒的人工繁殖方法主要是播种繁殖。选择成熟的种子,在春季进行播种,播前先将种子放入水中浸泡一天,然后取出晾干,再均匀撒播于苗床上,覆土厚度约为1cm,保持土壤湿润,大约一个月左右即可发芽。当幼苗长出两片真叶时,可以进行移栽定植。
相关论述
1、《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记载:“治感冒,气管炎。”
2、《江西草药》指出:“散寒止痛。治胃痛,牙痛,痧症腹痛。”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
参考资料
竹叶椒的化学成分研究.学术搜索.2024-10-30
竹叶椒的化学成分研究.百度学术搜索.2024-10-30
竹叶椒片的镇痛、抗炎作用.百度学术搜索.2024-10-30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栖息环境
分布范围
用途
人工繁殖
相关论述
保护级别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