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虎山阻击战
1950年的抗美援朝战役之一
飞虎山阻击战是朝鲜战争中的一次战役,志愿军第38军112师335团阻击敌人,为志愿军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第50军、第66军在朝鲜战场西线部署形成包围之势赢得了时间和战机,让拥有大量飞机、火炮、战车的“联合国军”陷入了我军的“诱敌深入”计划。
事件地点
飞虎山,在军用地图上的标高只有622.1公尺。但山势险峻,巨石嶙峋。它位于仁川东北,瞰制着平壤满浦市的公路,只有攻占此山,才能沿公路向球场、江界前进;也是南退的必经之地,因而双方争夺激烈异常。
事件经过
美国军队第8集团军为解除其侧后威胁,并打开南北通路,以南朝鲜军第7师及美军一部,于当日向飞虎山发起猛攻。15时起,进攻部队在数百架次飞机和60余门火炮支援下,以密集队形实施轮番攻击。志愿军第335团在缺粮少弹,连续作战十分疲劳的情况下,凭借临时构筑的简易工事,顽强坚守五昼夜。作战中,为减少敌地面和空中火力袭击所造成的伤亡,以小分队扼守阵地,主力则疏散隐蔽,逐次投入战斗。当地朝鲜人民群众给志愿军送饭,帮助搬运弹药,有的还与志愿军战士一起战斗。战至8日23时,第335团根据诱敌深入的作战计划,撤出飞虎山阵地。此战,第335团先后打退美国军队、南朝鲜军连以上兵力的攻击57次,毙伤俘其1800余人,自己伤亡700余人,完成了阻击任务。
历史记载
中国第一部系统记述朝鲜战争的史书——《抗美援朝战争》中记载:“在(1950年)十一月六日至十日这五天的阻击战中,以西线第38军一一二师在飞虎山地区战斗最为激烈。”敌人一个多师的兵力,“在大量飞机、火炮支援下向飞虎山发动轮番攻击。第一一二师指战员在工事简陋、粮弹不足等困难条件下,发扬勇猛顽强,死打硬拼的战斗作风,击退敌人百人以上进攻57次,守住了阵地。”日本出版的《朝鲜战争名人录》也记载了这个战例,说仅有短兵火器的335团,“受联军南韩第七师及美五团一部在大量空炮战车支援下的反扑,坚守五昼夜,主动脱离。”该团团长范天恩“于是成名”。
评价
飞虎山阻击战的胜利关键是“智斗”的胜利。攻人以谋不以力,用兵斗智不斗多。用正确的谋略和灵活的战术赢得胜利,这一点在飞虎山阻击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总结起来,飞虎山阻击战主要体现出三个方面的高超谋略和战术原则。一是战斗服从战役原则。阻击战虽然激烈至极,但我军也只是投入了一个团的兵力,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这场阻击式的战斗,牵制和迟滞“联合国军”的进攻,打乱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整体部署,更重要的是此举给朝鲜战场西线的6个军部署赢得了时间和空间。二是占据有利地形原则。孙子曰:夫地形者,兵之助也。飞虎山虽然标高只有622.1朱,但其山势非常险峻,且完全瞰制了唯一的交通要道,这些特点决定了其重要的战略价值。因此,志愿军选择提前占据高地、提前修筑工事,为之后牢固守防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诱敌深入原则。335团佯装为主力的阻击、适时的后退,诱使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信以为真乃至全部跟进,也最终落入了志愿军精心编织的“口袋”。
目录
概述
事件地点
事件经过
历史记载
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