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筅
明朝矿工起义军发明的兵器
狼,又称“龙筅”,是一种长柄多枝形的长兵器。它最早出现于明代英宗正统九年至十四年间(1444-1449),是处川(今丽水市)矿工叶宗留起义时发明创造的。明朝嘉靖年间,戚继光对其进行改造,用于对抗倭寇。
狼宪长约一丈五六尺,重约七斤,器首尖锐如枪头,节密枝坚,附技九至十一层不等,全器起初用竹子制作,后来戚继光进行改造,对原先的末端装上铁枪头,两旁枝叶经过修整。虽形体重滞转移艰难,但层深枝密器长,有直形和钩形两种,兼具戟的钩、啄和矛的刺杀功能,阵战时以狼筅为先锋,牌盾左其下,长枪夹其左右,锐钯大刀接应于后,相为倚靠,浑然一体,以奇制胜,主要技法有中平势、骑龙势、钩开势、架上势、闸下势、抝步退势六种,主要运用于鸳鸯阵、三才阵等阵法中。
历史发展
狼筅最早出现于明代英宗正统九年至十四年间(1444-1449),是处川(今丽水市)矿工叶宗留起义时发明创造的,起初命名为“龙筅”,它用大孟宗竹制作,前端有用以刺杀敌人的锋刃,竹柄部分保留着相互交错的枝叶,是当时农民起义军用来冲锋的武器;明朝嘉靖年间,戚继光在同倭寇作战时,作战兵器常被倭寇所用日本刀砍断,以致于在战斗中处于劣势。偶然间,明将戚继光发现狼筅枝叶交错,柄良而坚,是非常理想的防御武器,他便对原先的末端装上铁枪头,两旁枝叶经过修整,再灌入油桐,敷上毒药,全长约一丈五、六尺。这样的狼筅长而重,不宜进行单兵格斗,但枝软刀不能砍断,柄长则长枪不能刺入,便专门组织了狼筅兵,组成鸳鸯阵,大大提高了步兵的战斗力屡败倭寇;清代时,由于狼筅体形笨重,须与其他兵器配合使用,便不再使用。
形制构造
狼筅是一种长柄多又刺兵器,它用多节叉茎刺孟宗竹制成,一般有9-11层节叉,柄长1丈半,前有铁制尖锋可以刺敌,旁侧各层节叉上,大多安有铁包的枝刺;有直形和钩形两种,使“铁狼筅”既有戟的钩、啄,又兼具矛的刺杀功能,进攻性大大提高,逐渐从防守重器一举变成攻防兼备的杀敌利器;作战时,通常用它同其他兵器配合在一起使用,具有较好的掩护作用。
制作方法
戚继光所造的狼筅,起先用用南方盛产的大毛竹,不过这种大毛竹,竹节不实,被直易破;后来,戚继光就把其改造成为“铁狼 筅”,他将竹头及附枝末端尖锐处都包上铁衣,犹如一个个小枪头,枝干两边的竹刺经过修整后用火熨后坚硬耐砍,再灌入桐油,敷上毒药,全长约一丈五、六尺。
狼筅六势
中平势
右手在前右弓步,持筅端平胸间,两手有阴阳,凡遇人枪扎来,只要直推,不招不架,因枝节已起格开作用,直进快进,与对方同时用出,对方不能挡。
骑龙势
上左弓步,对方往枪下扎来,我方下直戳,因枝节有防御之用,上扎来则上推进。如果有失误则当前下披,即对方上虚扎、下实扎,我上推不着,即下披再推刺,用筅的人要眼快,进步要快。
钩开势
对方当胸扎枪,我用狼筅向右一拨,对方刺右侧,我向下一挫,或自己走上前去在胸前一拨,再右一挫,直接向前,不用拦拿格提。对方再用低枪还势时,我则闸下前进,或拨左右任便使用。
架上势
右脚在前弓步,高持筅,枪来高上撑架,管上又要管下,进步快,对方再坚固也戳破。
闸下势
提右膝起步上前,戳出时或弓、或马步皆可,利用枝节格开他枪,对方如上扎则我架上相变换。
抝步退势
直进直出无须架格,可以运用“一个字”,同时之用。立定用中平枪法。高低左右直推进,下闸,左右钩切,平挫,只要对方动,我动自己要拿定,对方不动,高我上架,低闸由我动,不必等待。
相关阵法
鸳鸯阵
明代大将戚继光常常靠着“鸳鸯阵”克敌制胜,其阵法是两名盾牌兵并排在阵的前列,盾牌兵的后面各有一名狼宪兵;两名手持长枪的士兵分别排列在盾牌兵的两旁,最后一排则是短刀兵。作战的时候,盾牌兵手拿着大盾牌低头向前挺进如果听到击鼓前进的号令而迟疑退缩,就以军法论暂,其余的士兵紧随在盾牌兵后面。双方正式交战的时候,狼宪兵负责保护盾牌兵,长枪兵负责支援狼宪兵,短刀兵负责支援长枪兵;一旦盾牌兵阵亡,那么盾牌兵之后的狼宪兵、长枪兵、短刀兵一律处斩。
三才阵
明朝嘉靖时,戚继光所创的“三才阵”是“鸳鸯阵”的变种,即把鸳鸯阵的纵队变为横队,在一条线上展开,队长居中,左右为二狼笼手,狼笼手之外各有二长枪手扶一牌手,后面为二短兵手;作战时,两翼伏兵,专摆此阵,中路或摆此阵,或摆鸳鸯阵。
民间传说
关于狼筅的出现,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明朝朱祁镇十二年,庆元六都叶宗留在政和少亭坑银矿造反,朝廷派兵剿捕。叶宗留一面派人到龙泉良葛山请来叶七当军师,一面筹集粮草,赶打兵器,准备迎战。有一天,叶宗留听说朝廷已经派张楷分兵从浙、闽两路围来,这样他十分苦恼,因为几千义兵拥有的武器较为有限,这时,他看到门口一个老太婆手举竹筅赶鸡鸭,把叶宗留的马惊得仰天长嘶,挣断绳子,落荒逃去。叶宗留突然有了想法,立即叫来叶七,告诉他这里毛竹那么多,不如砍毛竹,削尖后用来拒敌,因为官军都骑战马,用竹筅吓他一阵,亦可杀敌。叶七想想告诉叶宗留兵器以奇取胜,可是,竹器毕竟不硬,铁器要用水,竹器是不是可以用油淬,叶宗留听了立即命人试造。工匠将竹筅制好后,叶宗留乘兴舞动一番,然后一个斜刺,正巧刺到一截木头上,那木头被刺了一个槽;竹筅一歪,又刺中了一条狗,那狗顿时倒地死了。于是他教部下大批制造,并取名“狼筅”。
没过多久,张楷围兵已到,叶宗留在车盘岭设下埋伏,一跃而起,大多数义军手举“狼筅”敲得响声惊天动地,那些士兵没见过这样的兵器,都吓了一跳,那些战马一听这声音,都前蹄仰起,把官兵掀落马下,顿时自相残踏,被义军杀得一败涂地。后来,叶宗留自称“大王”。就他用“狼筅”这种土兵器与官兵周旋,一直打下福建省浙江省江西省等好多州、县,把英宗吓得坐在龙廷上直打颤。
参考资料
..2023-11-17
目录
概述
历史发展
形制构造
制作方法
狼筅六势
中平势
骑龙势
钩开势
架上势
闸下势
抝步退势
相关阵法
鸳鸯阵
三才阵
民间传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