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尔奎,字浦先,号炜士,陕西
高陵区人,生于1862年,卒于1935年,享年74岁。
光绪十七年(1891年)入京,曾在天津北洋学堂、上海南洋公学任教。
陆尔奎是老版《
辞源》的主编,也是中国近代第一位辞书编家。他的名字常被人提及,然而迄今为止,却没有一本辞书为他立传加以介绍。据称
学林出版社将要在《辞书学辞典》中专门为他收立专条,这应该是中国近代辞书史上一件值得称道的幸事。
后被
广州市知府龚心湛聘为
广州府中学堂监督(校长)。因他“融合新旧,管教有方”,两度被派往
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先在广州创办“两广游学预备科,并任教导长”;后为两广总督
岑春煊延为幕宾,助办文案。1906年,随岑进
商务印书馆编辑政法书籍。1908年,商务印书馆创设辞典部,由他任部长,着手编纂《
辞源》,于1915年成书。《辞源》出版不久,陆尔奎因积劳成疾,双目失明,于是,从此“不复论学”。晚年在其女婿江苏武进家客寓而逝,被人称为是为《辞源》呕心沥血,鞠躬尽的人。
老版本《辞源》刊有陆尔奎所写的《辞源说略》(该文同时发表于《
东方杂志》1915年12卷4期)作为前言。这是中国第一篇比较系统地阐述“现代化”辞书的重要意义、类型、编纂原则和方法等辞书学文献。其中,提出的“国无辞书,无文化之可言也!”的名言,被
陈原在《〈辞源〉修订本问世抒怀》一文(见《
辞书研究》1984年第2期)中誉为“在七十年前提出这样的警句,不能不认为是有识之士的前瞻”。他将辞书分为普通辞书(指后来所说的语文辞典和综合性辞典)和专门辞书(指后来所说的百科全书和专科辞典),也是现代已为较多学者所接受的“辞书”一词的定义(辞书是一切种类的辞典和百科全书的统称)的渊源。
陆尔奎生于1862年,江苏武进人,是晚清
举人。曾在天津北洋学堂、上海南洋公学、
广州府中学堂任教。1906年,陆尔奎44岁。年富力强的他由
蒋维乔介绍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1897年创立,是我国现代出版业的始祖。虽然开始它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印刷作坊。
陆尔奎进入商务印书馆这个时期,中国处在历史的十字关头,西方文化迅速冲击着中国传统,本土文化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新式教育与传统教育,没有找到合适的接轨途径,舍弃传统还是留驻传统?学习西方要怎样学习?都成了问题。旧有的学人对新思想新文化不了解,而年轻人对自己本土的经典开始陌生起来。陆尔奎觉得:“国无辞书,无文化之可言也。”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陆尔奎一进
商务印书馆,就向
张元济提出,要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中国人只有一本《
康熙字典》是不行的。张元济拍板成立了商务印书馆字典部,陆尔奎任部长。两年后,陆尔奎于“戊申之春”,“决意编纂”《
辞源》。
我国讲“字”的书历史悠久。但《辞源》第一次提出了“辞书”的概念。陆尔奎指出:“凡读书而有疑问,其所指者,字也。其所问者,皆辞也。……故有字书不可无辞书,有单辞不可无复辞。”“语词为主,兼及百科”,《辞源》成了“百科词典”。
陆尔奎和他的同事们本以为完成这件工作要两年时间,没有想到的是“及任事稍久,困难渐见。始知欲速不达”,“往往因一字之疑滞而旁皇终日,经数人之参酌而解决无从。甚至驰书万里,博访通人,其或得或失,亦难预料”。最后“罗书十余万卷,历八年而始竣事”。
1915年12月23日,《
辞源》正编面世。全书收有单字1万余个,词目近10万条。陆尔奎因为编辑《辞源》双目失明。1935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