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甲山村地处白河故道北岸,东有山丘,西为平原,元代之前即已成村。传说,当年杨六郎带兵赴边关,途经此地村西的一座小山。在他下马休息时,将盔甲脱下,挂在柏树上。因盔甲沉重,把山上的柏树都压歪了,由此得名为卸甲山。据说,此处的柏树至今仍向一面歪斜。
话说,
北宋赵恒年间,
辽朝兵马大元帅韩延寿,统领大辽兵马进攻中原,企图夺取大宋江山。宋真宗便命三关总兵
杨延昭率兵御敌,与那韩延寿交兵在卸甲山上。然而,由于杨六郎地理不熟,便与军士一起,被那
韩延寿的兵马围困在山上。辽国兵多将广,卸甲山被围个水泄不通,杨家兵将也就被断绝了水源粮道。当时正值中伏天气,烈日炎炎,大地如笼,找不到一滴可用之水,全军将士只好吃生粮。俗话说:“渴比饿难耐。”宋家兵马人渴马躁,伤亡者不计其数,不战而自败。
这一日,杨元帅骑着宝马去巡营查哨,当来到山后时,顿时觉得干渴难挨,座下那匹白马也直呼呼地喘粗气,乱刨前蹄。杨元帅见此,又想起他那些军士,自己也落得如此困境,伤心地落下眼泪。
宝马通人性,神马救难主。杨元帅的那匹白马到底不是一般座骑。它身高八尺、丈二尺长、眼似铜铃、头面方圆,前眼如箭,确是宝马良驹。此时,它见
杨延昭大难临头,一筹莫展,便冲杨六郎摇摇头、摆摆尾,似有劝人莫愁之意。
一见此景,那杨六郎越发心中难过,眼泪唰唰地下落,自叹道:“马呀马,怪我无谋,连累三军,也害苦了你!”说着冲天吼道:“苍天,难道我杨家兵将就败亡此地么!”随着喊声,那宝马也急躁起来,挥动前蹄“哒哒”一阵紧刨,一时闹得尘土飞扬,眼见着创出一个大坑,坑越刨越深,突然,一股泉水涌了出来,越涌越大,三军将士捧水而饮,喝了个足,一时精神大振,精神焕发。
杨延昭见此,一声令下,“杀上前去!”全军挥戈冲向敌阵,把
辽朝军马杀得落花流水,争相逃散,宋军大胜,高唱凯歌。
全军大胜,息鼓收戈,高歌畅饮,庆祝胜利。杨六郎也卸甲休息,他把盔甲顺手挂在一棵
松树上。谁知这盔甲太重,把那巨大的树都压弯了,整个树身都倒向东南方向。从此,山上的
松柏,哪怕是刚刚生长出来的新苗,也都向东南方向歪长着。这一带的山因此而称作卸甲山,同时也留下“卸甲山的松树——一边歪”或“卸甲山的松树——一边倒”的歇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