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凤凰
出版传媒集团出版的佛教大辞典。本辞典前附彩色图版七十二面,大致按“早期佛教”、“中国佛教”、“国外佛教”的顺序编排。“词目笔画索引”后附词目首的“汉语拼音索引”和“四角号码索引”,以方便读者检索。
《佛教大辞典》共收佛教及与佛教相关方面的词条11899条,内容包括十三大类;(1)教派、学派、宗 派;(2)人物;(3)典籍;(4)教义;(5)因明;(6)佛、菩萨、罗汉、鬼神、诸天等;(7)称谓、教职、教制;(8)仪轨、礼俗、节日;(9)法物、法器;(10)圣地、遗迹、寺院、
佛塔等;(11)组织、团体、机制;(12)历史事项;(13)建筑、文学、艺术及其他。
佛教与
基督教、
伊斯兰教并称为三大世界性宗教,以其历史悠久、传播广泛、影响深远、内容繁复著称。佛教故事、佛教文学、佛教音乐、佛教建筑、佛教造像(包括壁画和雕塑)及其历史遗迹等等,其影响远远超出现在佛教信徒活动的范围。今天
亚洲有些地区的佛教早已消逝,但该地区佛教遗迹仍散发着灿烂的艺术光辉,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世界各国游客。可见真正有价值的
文化遗产已为人类共享。佛教历史悠久,教派众多,其教理教义、典籍文献、宗教哲学、思维方式、逻辑模式、心理分析以及健身防病之法,与其他宗教相比独具特色,值得以现代科学方法总结和深入发掘。这些思想文化资源都是构建我国新文化的珍贵遗产。建设新文化如果忽略佛教文化,将是不可想象的。
早在1921年,
丁福保先生编成了《
佛学大辞典》,路蓝缕,厥功至伟。此后八十多年,世界发生了空前的变化,中国也发生了空前的变化。世界各国和我国的佛教研究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有关佛教文化、佛教典籍、佛教历史等方面的专著及工具书不断出版,硕果累累。而日益频繁的国际学术文化交流,为我国佛教研究者开拓视野。另外,我国考古学界还不断发现新的文献及资料(如
敦煌市文书、
西夏佛教文献等),深化了佛教的学术研究。所有这些,都为我们编写《佛教大辞典》提供了必要条件。
半个世纪以来,在老一辈专家学者的带动下,在汉传佛教、
藏传佛教以及国外佛教诸多研究领域中涌现了大批中青年专家,其中有些专家在国内外学术界受到同行的钦重。我们编撰这部辞典主要是依靠这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科研队伍,同时还得到一部分海外学者的支持。这些是《佛教大辞典》得以完成的保证。
本辞典可以向读者奉告的约有五端:一、编委会邀请最适合的人选撰写他擅长的条目。二、取材广泛,用材审慎;解释原文,忠于原义。三、本国条目求详备,外国条目保持客观。四、尽量吸收国内外学术研究新成果。五、诠释佛教名词概念用现代规范语言,力求不失原义,避免原文照录、以经解经给读者造成的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