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卢洞石刻造像
毗卢洞石刻造像
毗卢洞石刻造像是195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毗卢洞位于安岳县城东南的石羊镇赤云片区油坪村塔子山上,距县城45公里。安岳至大足区的公路横穿塔子山脚。这里,山峦叠翠,岩石峭立,毗卢洞就凿在这些磊磊秀石之中。毗卢洞其实是毗卢洞、幽居洞、千佛洞和观音堂的总称,现存摩崖石刻造像465尊,碑刻题记32处。
艺术特点
据明代万历年间碑文追述,毗卢洞的石刻造像开创于五代十国后蜀,之后历代都进行过培修、补刻。这里曾经是五代至北宋年间四川省佛教密宗的主要道场之一。尤其是观音堂内雕刻的那尊“水月观音”,群众称她“紫竹观音”,英籍华人作家韩素英把她誉为“东方的维纳斯”,是全国少有的北宋石刻艺术珍品。这尊紫竹观音高3米,悬坐于那凸露的峭岩石窟之中。她背倚浮雕紫竹柳枝净瓶,头戴富丽华贵的贴金花冠;蛾眉上竖,凤眼下垂,直鼻微隆,朱唇略闭;上身穿短袖薄裟,袒胸裸肘,臂戴膀圈,璎珞象随身而泻的金色瀑布,网坠于胸腹;下身长裙薄如蝉翼,紧贴于腰腿之间,衣裙飘逸,富于动感。她坐在一张3米长的弧形荷叶上,上身稍左侧;左手抚撑叶面,右手放在膝盖,五指自然下垂;一双秀丽的赤脚,左脚悬于莲台,轻轻踏着花蕊,右腿弯曲上翘,脚踏莲叶,故人们又俗称她“翘脚观音”。紫竹观音仿佛就是一位丰姿绰约、温柔潇洒的妙龄女郎。她既具少女的妩媚,又具女神的仪容,世俗风味极浓,人们又爱称她为“风流观音”。看了紫竹观音,令人不得不为宋代雕刻大师们那出神入化、巧夺天工的精堪技艺所折服。
艺术价值
这里有窟19个,其中东汉岩墓13个,造像465尊,碑刻题记32处,集中刻于毗卢洞、幽居洞、千佛洞和观音堂内。此处造像开创于五代十国天复年间(公元936-944年),后来各代都进行了培修、补刻。它曾是五代至北宋年间四川省佛教密宗的主要道场之一,特别是毗卢洞柳本尊十炼窟内雕刻“十炼修行图”,通过以炼顶、挖眼、舍臂、炼心、割耳、炼指等十种苦修行来宣扬密宗教义。两侧还有神态威武,执斧仗剑的护法金刚。毗卢洞观音堂水月观音,古称紫竹观音,被誉为“东方的维纳斯”,是全国罕见的北宋石刻珍品。幽居洞刻有柳本尊的三身像,千佛洞刻有“西方三圣”像和300余尊浮雕千佛小像,每个小像龛内均刻有出资人姓名,造像精湛,保存完好,在全国五代十国石刻中罕见。
毗卢洞、幽居洞雕刻的密宗第五代祖师柳本尊造像也别具特色。特别是在高6.6米,宽14米,深4.5米的毗卢洞中,雕刻的柳本尊的“十炼修行图”构图严谨,造像生动,通俗易懂,堪称精品。它主要通过以炼指、立雪、炼、剜眼、割耳、炼顶、舍臂、炼阴、炼膝十种苛苦修行来宣扬密宗教义。两侧还刻有神态威严的执斧、仗剑的护法金刚。来到洞里,大有阵阵寒气袭来之感,令你对佛法的神圣肃然起敬,或者望而生畏。毗卢洞的“十炼图”就像一幅幅讲经说法的连环画,是研究四川省密宗和考证柳本尊生平的宝贵实物资料。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艺术特点
艺术价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