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角跳虫是一种危害食用菌的昆虫,其主要行为包括取食菌丝、破坏菌种和片根,从而影响菌类的正常发育。这种昆虫还会降低菇体的水分含量,使其表面变得粗糙并可能出现凹陷。短角跳虫不仅对食用菌造成直接损害,还有传播病害的风险。然而,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和适当的
化学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这一虫害的发生。
短角跳虫的成虫体型较小,体长约1.4毫米,颜色为白色,形状近似圆柱形。它们的触角共有四节,长度与头部相当,其中第一至第四节的比例约为3:5:5:3。整个身体覆盖着密集的细毛,同时也有一些较长的毛发分布其间。短角跳虫的腹部第四至第六节已经融合在一起。它们的足部末端呈现出细长且略微弯曲的状态,内部边缘中央有一颗小齿。此外,短角跳虫的弹器大约与触角一样长,顶端小而向上弯曲,上面带有两颗牙齿。
短角跳虫偏好生活在富含腐烂
有机化合物以及较为湿润的环境之中,如枯枝落叶和堆肥等地方。这些昆虫活动敏捷,擅长跳跃,并能在培养基质和子实体表面上快速移动。它们表现出显著的趋向湿润、黑暗和集群的行为特点,有时在一个菌盖上能发现数百甚至数千只个体。当群体数量较多时,也会聚集在覆盖土壤层上。受到惊扰时,短角跳虫会迅速逃离现场,藏身于阴暗的缝隙中。由于其体表具有蜡质保护层,即使在下雨或灌溉后形成水坑,它们也能成群地漂浮在水面上,继续自由跳跃。短角跳虫通常随着培养基质和覆盖土壤进入菇房繁殖侵害,在培养基质的缝隙、角落等潮湿隐秘的地方越冬。
雌性成虫会在培养基质的缝隙内、枯萎的植物残骸等潮湿隐蔽的位置产卵。常常有多只成虫在同一地点集中产卵,卵粒堆积起来,数量可以从十几个到几百个不等。
美国白灯蛾孵化后,会爬行或跳跃,很快就会离开原来的区域,潜入黑暗之处,寻找合适的宿主。
在菌丝生长阶段,短角跳虫倾向于聚集在菌丝体的表面,吞噬菌丝,损坏菌种和片根,阻碍菌类的正常生长。而在子实体生长期间,它们会在菌褶内部觅食,也可以在菌体表面的不同位置进食。遭受攻击的菇体会失去光泽,表面产生皱纹,甚至会出现缺口或洞穴,最终导致菇体水分流失,逐渐萎缩。除此之外,短角跳虫还能传播病毒,加剧对食用菌的危害。
在栽培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栽培场地的清洁卫生,避免过度湿润和积水,并确保良好的通风条件。在开始种植之前,应对菇房进行全面消毒,选择新鲜的覆盖土壤作为优选,而培养基质和覆盖土壤都应在阳光下曝晒两到三天,干燥后再用于生产。建议采用两次发酵的方法来处理培养基质,以便利用高温杀死可能存在的
跳虫。
如果在出菇期间发现了短角跳虫,可以喷洒浓度为0.1%的
鱼藤酮或者比例为1:150~200的除虫菊酯溶液。如果没有菇体的存在,可以考虑喷洒浓度为0.4%的敌虫或0.2%的
乐果乳油。另外,也可以使用含有90%
敌百虫成分的1,000倍稀释液加入适量
糖蜜,放置在浅盘中进行诱杀。在采摘完菇体之后,可以再次喷洒90%敌百虫的1,000倍稀释液,以减少跳虫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