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阳小檗
小檗科小檗属植物
首阳小(学名:Berberis dielsiana)是一种落叶灌木,高度可达1-3米。它在中国多个省份都有分布,包括陕西省河南省河北省山东省、湖北、山西省甘肃省等地。花期在4-5月,果期在8-9月。老枝呈灰褐色,幼枝则呈紫红色。叶子为薄纸质,呈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叶缘平展,每边具刺齿。总状花序具花,花黄色;小苞片披针形,红色,外萼片长圆状卵形,内萼片倒卵形,花瓣椭圆形。浆果呈长圆形,呈红色。首阳小檗生长于海拔600米至2,3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山沟溪旁、山坡、山谷灌丛中和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植物信息
首阳小檗 Berberis dielsiana Fedde
来源:中国植物志 第29卷 | 小檗科 BERBERIDACEAE | 小檗属 Berberis Linn
192.首阳小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黄檗属刺(秦岭植物志)
Berberis dielsiana Fedde in Engl. S Bot. Jahrb. 36 (Beibl. 82) : 41, 1905; Rehd. et Wils. in Sargent, Pl. Wils. 3: 441, 1917; Ahrendt. in Journ. Linn. Soc. Bof. 57: 183, 1961;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1: 172, 图1543, 1972; 秦岭植物志1 (2) : 322, 图274, 1974; 河南植物志1: 492, 图630, 1981.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1-3米。老枝灰褐色,具棱槽,疏生疣点,幼枝紫红色;茎刺单一,圆柱形,长3-15毫米,幼枝刺长达2.5厘米;叶薄纸质,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4-9厘米,宽1-2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渐狭,上面暗绿色,中脉扁平,侧脉 不显,背面初时灰色,微被白粉,后呈绿色,中脉微隆起,侧脉微显,两面无网脉,无毛,叶缘平展,每边具8-20刺齿,幼枝叶全缘;叶柄长约1厘米。总状花序具6-20朵花,长5-6厘米,包括总梗长4-15毫米,偶有簇生花1-数朵,无毛;花梗长3-5毫米,无毛;花黄色;小苞片披针形,红色,长2-2.5毫米,宽约0.7毫米;萼片2轮,外萼片长圆状卵形,长2-2.5毫米,宽约0.8-1毫米,先端急尖,内萼片倒卵形,长4-4.5毫米,宽约3毫米;花瓣椭圆形,长5-5.5毫米,宽约3毫米,先端缺裂,基部具2枚分离腺体;雄蕊长约3毫米,药隔不延伸,先端平截;胚珠2枚。浆果长圆形,红色,长8-9毫米,直径4-5毫米,顶端不具宿存花柱,不被白粉。花期4-5月,果期8-9月。
地区分布
产于陕西省河南省河北省甘肃省山西省山东省、湖北。生于山坡、山谷灌丛中、山沟溪旁或林中。海拔600-2300米。模式标本采自鄠邑区甘峪河。
中医中药
根可入药,有清热、退火、抗菌的功效。
参考资料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db.kib.ac.cn.2011-05-27
目录
概述
植物信息
形态特征
地区分布
中医中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