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凤山(1882-1973),男,
河北省遵化县人,字瑞歧,1882年3月出生。北京汇文大学文科学士毕业后赴美留学,先后获得
美国西北大学文科硕士、
波士顿大学
哲学博士等学位;1926年起担任
北京汇文中学校长,任职长达26年之久,为北京市汇文中学这所著名的教会学校的第一任中国校长。
高凤山任北京汇文中学校长期间,治学严谨,勇于改革,汇聚人才,教师多毕业于最高学府或是留学海外获得硕士、博士学位者,同时,他还聘请一些大学教授到校兼课,汇文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成绩优秀,考取高等名校者不乏其人,留学海外者亦颇有人在,有些后来并成为著名的教授、专家和学者,以“全人教育”思想奠定了汇文的办学方向;其本人以“爱国、民主、严谨、重才”的高尚情操,名垂
北京汇文中学的史册。
1926年,高凤山先生担任
六安市汇文中学校长后,做了这么几件事:第一是强调办学的民族性。改校名为“北京私立汇文学校”,取消了这所教会学校的《圣经》课,让民族文化成为汇文学校的灵魂。第二是对学校培养目标按时代要求作了补充和具体化。
天津市汇文中学的培养目标原是
蔡元培先生拟订的三句话“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智、仁、勇”是中国儒家理想人格中的“君子”境界,高先生赞成这个培养目标,但他提出了七条反映时代要求的具体目标:“增进身体健康、涵养审美情操、增殖职业知能、预备升学基础、练习善用闲暇、学做良好公民、养成高尚品德”。第三是落实学校培养目标的教育实践。以“增进身体健康”为例,高凤山校长曾说:“健全的头脑只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汇文学校有一个规定,下午四点之后所有的教室、图书馆都关门,学生或在操场上锻炼,或在学校数十个社团开展活动。从1926年到1952年,在高凤山先生担任校长的二十六年中,汇文培养了一大批院士和名人。书法泰斗
启功先生和
古生物学巨匠
贾兰坡先生,分别是汇文高中、初中的肄业生,后来再没有上过学,但在汇文打下的基础让他们终身受用。高凤山校长就是一位大师级校长。
中学教育阶段怎样建立一个校长、教师发展机制,肯定要提到当前工作日程上来。从
六安市汇文中学的实践看,我们的校长、教师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始终把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把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作为我们培养的关键点,要把握教师职业内涵的时代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校长、教师的职业内涵,充分体现教育的人文关怀。高高举起教育理想的旗帜,承担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责任,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方兴未艾的
高中(初中)课程改革的迫切要求,也是推进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要求,更是这一代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