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春,1972年8月出生于
四川省大竹县,毕业于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开放
宏观经济学领域著名学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兼任北京市社科联副主席、北京市经济学总会会长、教育部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等,是全国第十四届规划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
1999年,刘元春选择留在
中国人民大学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2006年任经济学院副院长,2013年任科研处处长。2016年11月,刘元春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次月同时任校党委常委。2022年5月,任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刘元春曾在在权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四百余篇,出版专著十余部。获得第十届和十一届
孙冶方经济学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一等奖等。常规性出席国家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为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发改委、财政部的聘请专家,在汇率政策、货币体系、贸易不平衡等问题上建言献策,为国家宏观经济决策作出重要贡献。
刘元春1989年进入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学习,1993年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6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9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9年,刘元春博士毕业,选择留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先后破格评为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紧接着在2001年,刘元春出版著作《交易费用分析框架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该书由
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次年,在经济研究发表论文《投资选择权约束、意见分歧与中国股市风险》。2005年,担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先后主管本科教学、研究生管理。
2011年至2013年,担任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任经济学院副院长。之后在2013年至2016年期间,担任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处长,国家高端智库“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负责人。2016年11月,刘元春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次月同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校党委常委。时隔两年,兼任经济学院院长,负责学生工作以及经济学院改革。2018年8月至9月期间,刘元春到
耶鲁大学进修。2019年3月至7月,在中共中央党校第46期中青1班学习。
2022年5月,任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2023年11月6日,在
第六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消费分论坛上,刘元春在主题演讲中表示解决消费率过低问题,关键是政府要从投资型转向服务型政府。
刘元春主要负责"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项目。该项目获得习近平、李克强、胡锦涛、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政协经济委员会以及相关政府职能部门高度评价,常规性出席国家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其中包括4次总理经济专家座谈会)。
2020年4月5日晚上7:30,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做客《国民财富大讲堂》,就“疫情冲击与超常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这一话题进行演讲。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4月6日上午10点,通过新华网PC端和客户端观看本期节目的观众人数为321万人次。全网收看人数达到700万。
2023年12月9日,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在由上海金融科技产业联盟主办的第五届上海金融科技国际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探讨从传统的“三驾马车”、三张资产负债表与新“三驾马车”的视角来认识中国宏观经济。12月17-18日,“2023凤凰网财经年会”召开,刘元春对近期穆迪将中国评级展望调整的做法提出质疑,他认为中国经济在政府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持续作用下,已经度过了难关,并呈现出持续向好的态势。
2024年,刘元春接受“经济学家建言2024中国经济”访谈时称:“现在的
文科生太多了,有高校拿着
理工科的钱搞文科”。他指出,目前很多大学生的专业跟市场需求不吻合,这就要求大学的一些专业设计做出调整。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现在的文科生还是太多。他还表示:“不仅一般的文科院校在扩招,大量的
综合性大学、理工大学也都在办文科,尤其是他们拿理工科的钱来搞文科。可以看到,中国的艺术类、政法类、财经类学生都出现过剩”。
2024年7月20日,在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办的全球经济论坛上,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以《全球经济软着陆中的分化及其原因》为主题发表演讲,他认为:“AI股是否存在泡沫值得关注,美国经济软着陆基础很脆弱”。
2023年9月,刘元春表示计划在未来3年内,滴高金学院全日制的
金融硕士、金融MBA、金融EMBA、金融DBA以及金融国际项目和金融高管项目能够达到800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