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刚,男,1961年11月6日出生于
湖北省武汉市。本科毕业于
湖北大学地理系,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院院长、终身教授、区域经济学教授、人文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博士生导师、国土开发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
中国地理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及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曾刚1988年至1996年在
德国留学、工作,1992年7月获德国Justus Liebig-University Giessen区域规划学博士学位,2000年9月至2009年7月,任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2009年起,任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生态文明与区域发展模式、企业网络与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等。近年来,先后在中国国外出版著作5部、中国出版著作4部,在中外
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70余篇。代表性著作有:《技术权利与企业创新网络空间演化的理论与应用》《集群创新与高新区转型》等。
曾刚先后获得
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称号、上海年度教育新闻人物
提名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
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
三等奖、
中国地理学会“
吴传钧优秀人文地理论文”一等奖、上海市人民政府“面向未来30年的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成果特别奖”等荣誉。
1978年9月曾刚进入
湖北大学地理系就读,1982年7月,曾刚毕业并获理学
学士。1988年4月至1989年8月,曾刚担任
德国Philipps-University Marburg访问学者,接受国际地貌学家Prof.Dr. Wolfgang Andres的指导,取得“攻博”资格。1989年9月至1992年7月,接受经济地理学家Prof. Dr. Ernst Giese的指导,并获博士学位。
1982年7月至1988年3月,曾刚在
湖北大学地理系、农业区域规划研究所任教,先后担任助教、讲师等职务。1992年7月至1996年3月,在
德国Justus Liebig-University Giessen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地理研究所攻读博士后的同时担任助教、研究员;1996年4月起,先后担任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地理学副教授、教授。2000年2月至2000年9月,曾刚担任德国Duisburg-Essen University经济系兼职教授,2000年3月至2008年9月担任华东师范大学资环学院的教授和院长。2013年10月起,担任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的副院长以及院长的职务。2015年,获得
上海市教学成果
一等奖。2016年6月,出版著作《
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研究》。2017年5月,出版著作《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研究报告》。6月30日,曾刚接受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畅想
长江经济带”大型专题视频专访,发表了“建设长江经济带,上海要引领更要区域合作”的观点。2022年10月19日,曾刚围绕养老问题提出“推动中国养老事业重构布局”的观点。2023年10月17日,曾刚在
财联社“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系列访谈中解码“一带一路”倡议给长三角带来的机遇。12月10日,曾刚带领学生发布了“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23)”。12月28日,曾刚与程丹亚展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2024年1月3日,澎湃研究所梳理了2023年城市科创领域大事件,曾刚对该事件做点评与展望。
主要从事经济地理学、区域规划等领域的教学工作,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教育部、人事部、上海市政府、广西
南宁市政府、德国DFG(德国国家研究基金会)以及其他地方政府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委托的研究项目30余项;担任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上海市市重大决策咨询课题“
长江经济支撑带发展战略研究”、“面向未来30年的上海”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专项“长三角区域生态系统评价、健康诊断与监管技术”课题负责人以及上海市科技攻关项目“崇明生态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临港新城
低碳城市实践区建设指标体系与建设导则研究”等课题组首席科学家。在中外
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先后在国外出版著作6部、国内出版著作12部。代表性著作有:《技术权利与企业创新网络空间演化的理论与应用》(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与张云逸等合作)《
集群创新与高新区转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与滕堂伟合作)《生态经济的理论与实践――以上海崇明生态经济规划为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技术扩散与高技术企业区位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与林兰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