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掳七十年后归回的犹太人需要异像,他们重建国家需要有目标,只有当他们回顾历史时,才能重新获得异像和目标。本书便是以大卫为主,以
犹大王国为本,以圣殿为中心,从祭司利未人着眼,回顾选民历史,也可说是从神的立场来看选民被拣选的历史。以及大卫王朝的建立,注重宗教方面生活过于政治方面的作用。
被掳归回经历亡国之痛的民族,在败墙残壁中,重建家园,极需恢复信心,并且这个归回的新团体,需要与过去的历史衔接,且要选民明白历史对他们的最大教训。国泰民康完全在于人对神的忠心,如果拜偶像和忽略神的律法,那么审判和灾难便会重演。所以面对被掳归回的
新生代,作者才需要把他们的家族,及神的特选向他们追溯好激励他们重组家园,重建圣殿事奉神恢复被掳前的安定生活。故此、作者回顾大卫王朝的统治,希望其同胞在缅怀旧日王国光荣之余,能重振与神立约子民的辉煌传统,恢复以耶和华为中心的社会生活,保证不再重蹈覆辙。
本书写于主前第五世纪后期,大概是在主前450-425年之间,因从内容可推知是写于
以色列人被掳
巴比伦回国之后(3:19-24、9:1-2、代下36:21-22)。且是在归回故土的初期。
1. 撒母耳记和列王记是传记式,历代志是统计式。
2. 列王记是从先知立场看王国史,是史记性的宗教史,历代志是以祭司观点看王国史,是生命性的宗教史。
3. 列王记是以北国历史为轴心,顺便提南国王,代上以南国为轴心,同时提及与北国有关之事迹。
5. 列王记是政治性的,历代志则是圣殿敬拜为中心。
6. 列王记是鉴戒,表明犯罪带来的刑罚,历代志是激励百姓重新向神尽忠。
7. 列王记是有闻必录,把国家中大事作忠实记录,历代志是经过选择,来表明以特别忠心。
8. 创至王下的记载是渐进的发展的,历代志是把过去发生的事作一检点。
犹太法典认为历代志是出自
以斯拉的手笔(代下36:22-23),与以斯拉记的开头(1:1-3),几乎完全一样,并且本书在语法使用上,大体与以斯拉记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