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王岗遗址
位于河南淅川县的新石器遗址
下王岗遗址,位于河南省淅川县城南的下王岗村丹江南岸。面积约4000多平方米。1971~1974年河南博物院发掘。该遗址对新石器文化研究很有价值。
出土文物
新石器时代遗存从下到上初步分为5期。早一期仰韶文化层,石器分打制和磨制两种,陶器多红色素面,器形以鼎、罐、钵、壶为主,具有仰韶文化早期特征。有一些单人仰身直肢葬土坑墓。早二期的仰韶文化遗存中,灰陶和棕色陶较多,素面为主,有红衣黑彩、灰衣红彩和白衣软陶泥。重要的是发现一处以二次迁葬墓为主的大片墓地,多为埋2~6人的合葬墓,部分墓内陶器多系明器。
中期为屈家岭文化层,发掘出成排房门向南的双间式房基,残存有墙壁、柱洞、火烧地坪和铺席痕迹。晚一期文化的陶器中,包含有一些龙山文化的因素。晚二期是具有明显地方特点的龙山文化遗存,陶器多呈灰黑色,以饰篮纹、方格纹和绳纹为主,常见器形有鼎、罐、瓮、豆、与形器。发现一些成人墓和儿童瓮棺葬,有的陶瓮形制之大是罕见的。
商代文化遗存的陶器,近似二里头文化晚期,以饰印绳纹和间饰弦纹、附加堆纹与鸡冠花形双耳的灰陶器为主,器形有鼎、罐、大口尊、、瓮、豆、缸等。西周文化遗存中的陶器有鬲、罐、盆、豆,器表多饰粗绳纹,其中一件满饰压印暗纹的精致高柄黑陶杯,为他处西周遗址中所少见。
历史意义
因地处长江水系黄河支流之间,对于研究中原地区南北新石器文化的分布、地域特点及相互关系,具有较重要的意义。下王岗遗址的发掘,进一步证实了当地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与龙山文化三者的早晚关系。早二期大批二次迁葬墓和中期成排双间式房基的发现,对于研究丹江沿岸新石器时代的内涵和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
报告发布
2020年11月29日,《淅川下王岗:2008-2010年考古发掘报告》首次发布。近百位业内专家学者齐聚河南淅川,回顾数十年来的考古研究成果,共商丹淅流域早期文明研究大计。
目录
概述
出土文物
历史意义
报告发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