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圈组
词语
罗圈组是由刘长安和林蔚兴于1961年命名的地层,属于新元古界的范畴。
命名与沿革
罗圈组最初由杨志坚于1958年在河南省汝州市发现并命名为“临汝冰碛层”。随后,该组被划分至震旦系下统的大石门组。1959年,多位学者如李世麟、关保德、王曰伦、牟用吉等人对该组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工作。1961年,刘长安和林蔚兴正式将该组命名为罗圈组,并确定了其命名剖面位于河南临汝县蟒川镇罗圈村,而参考剖面则位于宜阳苗村。
地层特征
罗圈组主要由碎屑岩和泥岩构成,其中砾石的主要来源包括下伏岩层的石英砂岩粉砂岩以及燧石岩、白云质灰岩页岩(或泥岩)。在冰水河流形成的碎屑岩中,有时会发现少量与下伏岩性不同的变质岩砾石,如黑云片麻岩大理石等。这些砾石的滚圆度差异较大,以次棱角状、棱角状为主,次滚圆状次之。而在冰水成因的碎屑岩中,则以次滚圆—滚圆状为主。砾石表面常见磨光面,具有冰蚀特征。冰碛岩的胶结物主要由石英砂组成,其次为碳酸盐岩或其他与砾石成分相似的碎屑物质。此外,在罗圈组冰碛岩胶结物中发现了微古植物化石,其中包括多种属种。
分布范围
罗圈组广泛分布在中国东部地区的多个省份,包括安徽省淮南市河南省确山县舞阳县鲁山县汝州市宜阳县以及灵宝市朱阳镇,向西延伸至洛南县以及永济市等地。
参考资料
- 编撰者: 高林志
- 作者1:刘长安
- 年份1:1961
- 作者2:林蔚兴
- 年份2:1961
- 作者3:牟用吉
- 年份3:1981
系名:新元古界
参考资料
罗圈组.查字典地理网.2024-10-23
目录
概述
命名与沿革
地层特征
分布范围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