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隶狼(Cantschihliensis)为早期未分类的
犬科犬属动物,命名主要由于其化石发现地在
河北省,其头部骨骼及牙齿与现代灰狼很接近。
直隶狼(Cantschihliensis)是隶属于犬科的古脊椎动物,生活在大约据今130万年前,其化石主要发现于河北省
阳原县的
泥河湾盆地。直隶狼的特征和拟豺(Xenocyon dubius)比较接近,但与
非洲野犬(lycaon pictus)差异很大,到21世纪初,其鉴定与分类问题尚存争议。
直隶狼头部骨骼及牙齿测量数据与现代灰狼的较为接近,但头后骨骼数据较后者明显为小。直隶狼的最大特征是其下
臼齿舌侧齿尖的退化和P4窄长及M1前后方向变扁。
具体鉴定特征包括:体形较大,I3强大,P4窄长,原尖发育,M1前后向变扁并具宽阔的齿带状次尖,m1具下后尖和下内尖,相对其M1大小而言,上、下第二臼齿较大,m2下跟座宽阔等。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同号文研究员等于2006−2011年期间的4次野外发掘中,在
泥河湾盆地的山神庙咀遗址发现了大量
犬科直隶狼化石新材料,包括残破
颅骨、前颌骨、上颌骨、若干下颌骨及头后骨骼的主要部件,其中的头后骨骼是迄今在中国发现的
犬属化石中最为完整的。该项发现为解决中国早期犬类与拟豺的分类及演化关系提供了新的研究对比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