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龙(1810年12月15日-1871年1月13日),又名马化隆、马朝清,清末经名“穆罕默德·艾依乃玛·阿俩毛俩乎”,道号“托布尔·屯拉”,尊号为赛义德·束海达依,
回族,宁夏灵州(今宁夏灵武)金积堡人,是中国
清代末年宁夏回民起义军首领,中国伊斯兰教哲赫林耶第五代教主,后人称其为“十三太爷”。
马化龙幼年时,攻读伊斯兰教经典及
阿拉伯语,后任阿訇。他曾经捐官千总并经营农业和商业,后成为哲赫林耶学派领袖,推动学派繁荣。因清廷策略引发不满,他于1862年起兵反抗,屠杀官员和民众。后投降清朝,但继续经营势力并援助回民起事。在
同治年间,他再次反叛,屠杀汉民并藏匿武器。最终,因私藏武器和勾结外国罪名,被
左宗棠处决。
马化龙幼年时期在甘肃伏羌南关的马二阿訇及山东金爷的门下接受教育,深入学习了阿拉伯文。之后,经其父亲为他“穿衣”仪式,他成为了一名阿訇。他不仅热爱武艺,还擅长言辞辩论,并曾捐官至千总之位。与其弟共同务农经商,使家族财富迅速积累,成为一方富豪。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九年(1849年),马化龙成为哲赫林耶学派的第五代穆勒师德。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哲赫林耶学派进入了第二次鼎盛时期。
然而,由于清政府采取“以回治回”的策略,支持老教而打压新教哲赫林耶学派,引发了新教的不满。
同治元年(1862年),马化龙在宁夏金积堡(今属宁夏
吴忠市)举兵起事,杀害了包括宁夏道台
侯云登在内的多名官员。同治二年十月,他率部再次进攻灵州城(今宁夏灵武),在城内
回族的内应下成功攻陷,并造成了“屠戮二万余人”的悲剧。
面对清军的打击,马化龙于同治五年向
清代乞降,并改名为马朝清以示忠诚。然而,他仍然保留了本部武装,继续以金积堡为中心经营势力,并援助其他回民起事者。在金积堡,他兴修水利、劝课农桑,并努力加强回汉等民族的团结,赢得了各族人民的拥戴。
然而,随着清廷任命
左宗棠为
钦差大臣督办陕甘
明朝军事,局势再次发生变化。
同治八年,
刘松山部奉左宗棠之命从陕北绥德进攻花马池(今盐池),进而逼近金积堡。面对清军的逼近,马化龙再次举兵反叛。同年九月,他在灵州屠杀汉民10余万人,并将汉民的财产及妇女据为己有。
同治九年正月,刘松山战死。左宗棠以刘松山之侄
刘锦棠统率刘松山部,继续猛攻金积堡。在清军包围、粮尽援绝的情况下,马化龙于同年十一月十六日再度乞降。然而,清军在堡内搜出了他匿藏的1200余支俄制枪械。最终,马化龙与其子马耀邦被
左宗棠以“私藏武器”和“勾结外国”的罪名凌迟处死于吴忠四旗梁子。
马化龙始终想要安抚陕西回族人以求招抚,以此来实现他的阴谋,同时又暗中驱使他的部下,使他们抵抗官军。(《
平回志》作者评)
马化龙作为历史人物,其“乞抚”思想虽被认定错误且有害,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全部。在宁夏回民自卫抗清的斗争中,马化龙作为重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确实发挥了主要作用,这一点不容忽视。他不仅在组织动员上展现了领导力,更在民族自卫的战斗中坚守到最后,甚至牺牲了自己的身家性命。(《清代西部历史论衡》作者评)
我本来是一个念经修行的人,却遭遇了这乱世。由于众人的推举和拥戴,我不得不承担起保护家乡、勉强维持生存的重任。我期盼着东南的战事能够平定,
甘肃省能够重见光明,届时定会有贤明的长官来主持
西北大局。到那时,我将诚心归附,只愿做一个太平的百姓,这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马化龙自评)
马化龙在历史中存在争议。一方面,他被指责为安抚
回族以图招抚,暗中驱使部下抵抗官军;另一方面,他在宁夏回民抗清中起关键作用,并坚守至牺牲。不同评价者对其看法各异,但普遍认为应全面看待其功过,既批评其错误思想,也肯定其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