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寺系
绵阳市市区现存最大,最完整的一组古建筑群。壁画马鞍寺壁画数量众多,在全川少见。寺内只要能作画的地方――建筑的挑、枋、壁间都绘有壁画。
绵阳市
游仙区信义镇5里有一马鞍山。山麓有一山名曰“金凤山”,马鞍寺就坐落在“金凤”头上。寺庙因山得名。
马鞍寺建于宋元,毁于明末。现有四重殿宇,重建于清
乾隆,后殿及厢房重建于清
爱新觉罗·旻宁、
同治时。坐东北向西南。正面市乐楼(戏台),广场(戏场坝)后依秩是天王殿、
大雄宝殿、
观音殿、玉皇殿,除玉皇殿3间外,均系长5间22米,宽3间12米的悬山顶抬梁式建筑。两端是长达13间的厢房,组成闭合式建筑群,总长115米,总宽55.2米,占地面积6348平方米。建筑用材粗大,造型朴实,门窗雕刻素雅。大雄殿、观音殿的檐柱上均有装饰性斗拱,别致精巧,有鲜明的地方特。大雄殿有200多年前额精美壁画。马鞍寺系
绵阳市市区现存最大,最完整的一组古建筑群。1986年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马鞍寺壁画数量众多,在全川少见。寺内只要能作画的地方――建筑的挑、枋、壁间都绘有壁画。壁画的内容广泛,涉及当时的现实生活、神话故事、宗教题材、戏剧历史。如钟馗降魔、刘海戏金蟾、太公钓鱼、
吕洞宾戏牡丹等壁画栩栩如生。
大雄宝殿壁上绘有二十四诸天、
十八罗汉等佛教题材的壁画数幅,仿唐
吴道子画技,技法高超、用笔生动传神,有“吴带当风”之神韵。是研究佛教艺术、戏曲发展史和传统绘画艺术重要的历史资料。壁画多是
清代画作,但不少由于时代久远,损坏严重。也有近代人在挑壁处画一些宣传孝道的如24孝图。
寺内十通清代石碑中的
光绪7年的义学碑,其碑文富有史料价值,把当时在寺内办义学的宗旨、十二条学规都作了详细记载,对今天办学仍有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