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与深思》是由
法国诗人
苏利·普吕多姆所写,苏利·普吕多姆的诗歌长于提示人心灵演算的隐秘、幽微的感受和体验。更长于分析,无论是灵感诗还是哲理诗,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由于他创作上的成就,1881年,他被选为
法兰西文学院院士。1901年,瑞典文学院为了“特别表彰他的诗作,它们是高尚的理想、完美的艺术和罕有的心灵与智慧的实证”,把第一个
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他。该书记录叙述了作家在生活、生命中一个个瞬息的触动,更多的是对人性的思考,正如这本书的名字。
《孤独与深思》记录叙述了作家在生活、生命中一个个瞬息的触动,更多的是对人性的思考,正如这本书的名字。正如瑞典文学院对他的评价:“心灵深处对爱的渴求、无法驱散 的疑虑和忧伤,成为他作品中常见的主题,这些作品形式完美,措辞严谨,并富有一种精雕细琢的美感”,“优雅精致的诗歌语言,娴熟完美的表现艺术,……他那 些玲珑剔透的抒情诗篇充满了感情和
冥想,呈现出一种高贵和尊严,更难能可贵的是那种丰富的情感与细致的思考完美地融为一体,使之独具魅力”,“他时常在自 己的诗作中充分地显示出善于置疑和思考的心灵;他爱从道德的范畴、良知的呼唤以及高尚的、责无旁贷的义务中探索人类在冥冥中的命运。“
苏利·普吕多姆(SullyPrudhomme,1839-1907)
法国诗人,原名勒内·弗朗索瓦·普吕多姆。生在
巴黎一个工商业者家庭,父亲是工程师。苏利·普吕多姆自小聪颖好学,但由于健康原因未能入大学深造。早年当过职员、工程师、并从事过法律工作后转入诗歌创作。坚实的科学修养使他想沟通诗与科学;而强烈的哲学兴趣,使他更想从哲学思考中捕捉灵感,提炼诗的主题。
19世纪60年代前后曾参加帕尔纳斯派诗歌运动,并成为该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帕尔纳斯派是由一些标榜"为艺术而艺术"的高蹈派诗人组成的,是象征派的先驱。这让诗人在艺术上主张远离现实,冷静、客观,抑制个人感情的直接抒发。
1865年,
苏利·普吕多姆发表第一部诗集国《韵节与诗篇》即露头角,引起诗坛重视。此后发表的诗集《孤独》(1869)、《徒劳的柔情》(1875)是抒情气息较浓的两部代表作,主要抒写孤寂的心境,失恋的爱情,充满忧郁的情调。但更受知识界赞赏的是两部哲理诗集《正义》(1878)和《幸福12首诗歌》(1888),诗集主要探讨人类意识与现代社会的冲突,有说教成分,比较晦涩难懂。此外,他还有诗集《考验》(1866)、《战争印象》(1870)、《法兰西》(1874)、《棱镜》(1886)、《诗的遗言》(1901)和散文著述《散文集》(1883)、《诗的考察》(1892)、《从巴斯卡得到的真信仰》(1905)。1900至1901年,他编辑出版了《苏利·普吕多姆诗文集》。